第61章(第3/4页)

荣府来人却立即像见到了香饽饽:“三爷真是了不得了,竟能得东宫的传召。太太早就为您备上了吉服。您赶紧的,换上吉服赶紧跟人进宫去。”

贾放没好气:“知道了知道了!”

他肚子里憋着一股气,还不正是为了桃源村新移民的事。在桃源村那里,只略提了一两句,陶村长带头,整个桃源村的村民就都哭了,齐刷刷跪在他面前:“三爷救救我们呀!”

想想也是,好好一个千人的寨子,现在要迎接三千个传染病人,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正在他很想找个人吐槽一下出出气的时候,正好东宫就来传召了。

“冷静!”贾放对自己说。他要面对的是储君,出了差错不但自己倒霉,而且还牵累别人。

一番折腾,贾放换上了吉服,赶到宫中,正儿八经地拜见太子。令他颇为安慰的是,觐见的时候四皇子也在一旁。

太子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国字脸,眉毛较浓,近看起来比当日在余庆行跟前远远望着时要更威严些,能看出来与四皇子是兄弟,但两人说实话并不太像。

“我们两人说了一上午你的这些书——”

太子态度出乎意料的温和,《万物之理》、《幼学语文》和《幼学算术》三本书整整齐齐地摆在他面前的案上。

紧接着滔滔而来的便是太子的官样称赞,绝对可以套用在京中任何一个公府子弟的头上。

“这些书册,是你所著么?”太子温言发问。

他们皇家的人,似乎都有同一个特点:声音好听,尤其温声细语的时候,那声音能直沁入人心里去。三皇子是这样,眼下太子也是这样。只有四皇子因为口吃的困扰,这点优势被大大打了折扣。

但太子给贾放的第一印象真的不错——对方从这些书籍入手,而这些都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书籍,当政者重视这些,真令贾放很感动。

但他得说实话,赶紧摇摇头,道:“回太子殿下,这些书并非小民所著,乃是小民从正在修葺的大观园中找到的孤本。小民见这些孤本颇有价值,便烦劳他人,寻了相熟的书局替小民刊印出了一些。”不过其实他只是请水宪代劳,刊印了《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两本。他甚至刚刚才知道“天一书局”的名号。至于《初中物理》嘛,是四皇子请水宪刊印的。

太子听见格外感兴趣,问:“说来听听,这大观园中,都藏了什么书?孤也想见识见识。”

贾放:这个……

他决心赌一把,如果潇湘馆里的藏书室真的那么神奇,应该可以轻易做到的吧!

“回殿下的话,据说那些藏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应有尽有,不可尽数。不知殿下对何等样的书籍感兴趣?或许小民可以代劳,替殿下找找有没有需要的。”

谁知太子的声音却渐渐的有些冷:“你可知晓……你那大观园原本是庆王废园?”

贾放没想到对方转折到这上头来了,怔了怔才道:“是……”

“庆王有些学说,当年看来确实‘别致“,但现在看来,却有些不合时宜。因此你在取出其中藏书之时,一定要加以鉴别,莫要给自己无端端带来麻烦。”太子的语气一转,立即又变得柔和温煦,似乎刚才那说话冷气森森的,跟眼前这个根本不是一个人。

贾放气结:感情对方是来说这个的。

但是他在荣府里耳濡墨染这么多天,这点做戏的基本功还是有的,当下连声称谢,感谢对方为自己“指点迷津”,态度好得令太子十分满意。

但是贾放看向四皇子的眼光却带着大惑不解,就差在质问对方:“这究竟是咋回事?”

四皇子也十分局促不安,颇有些如坐针毡的样子。

“对了,你在此前赈灾一事上,建言有功,孤听说你名下有封地,便命附近州县给你封地那里去拨了三千人口。”太子话锋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