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4/5页)

但今天大伯贾代化来见他,却像是想要告诉他一些什么。

贾放登时兴奋起来,问贾代化:“大伯,那庆王的‘新学’都有什么?”

“有很多,比如,经世致用,又比如,格物致知……”

贾放知道,经世致用本是明清之交黄宗羲、顾炎武等大儒提出的观点,这一段历史,恰好是在眼前这个《红楼》世界里直接被“架空”掉的。

而格物致知的理论,虽然可以一直上溯到《礼记》,但是后世对于“格物致知”的认识一直在发展,从郑玄到朱熹,再后来到王阳明,对于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都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到了近代,洋务运动中,洋务学堂里所教授物理、化学的学科称为“格致”,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难道……这位庆王,真的把理论高度推高到了后世近现代的水平了?

“除了‘新学’之外,庆王还曾大力推行过学塾、科举制度的变法,他主张学问必须于国事有益,经国济民,因此主张废除科举考试之中关于经义的大多数内容,而应加入各格致学科。他还曾当众宣称,哪怕是农学、匠人的各种匠术,只要是对国家有用,就应当纳入正规的科举考试体系之中,并据此授官。”

“庆王的新学与变法,当时曾经掀起轩然大波,引来了朝堂上无数攻讦。但庆王丝毫不惧,他曾经在京中与几位当世大儒同时辩论,滔滔雄辩之下,曾经对方辩到哑口无言,当场吐血……说来也奇,他主政的十年里,虽然朝堂上风波不断,但是很多人后来都觉得,那曾是最好的十年……”

贾放顺着伯父的话遥想当初,心中登时对这位庆王很是钦佩。

他基本上能断定,庆王的“新思想”,应当与潇湘馆里的那座藏书室多少有些关联。庆王能够接受新的思想,并且能拿出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说明那个人曾拥有无与伦比的勇气。

当然了,如果这书架只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与眼界提供相应的书籍,那么每个使用者都会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受到限制。比如这个时空的人就绝不可能拿到核工业发展史之类的书籍——因为这在他们的认知里,是不存在的。

“但是庆王主政,止步于十四年前,皇上复辟的那一日。”贾代化说起旧事,并没有什么忌讳,“在那之后,庆王主导的新学与变法便烟消云散,一切都回到了从前……”

“放儿,皇上曾经在困顿之时,曾经在会芳园住了一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下旨意让你重建会芳园,其中之深意,不知你可明白?”

贾放:“大伯,此前我是完全不明白的。但听您一说,我……”

一瞬间,无数念头涌上了心头:所以这座园子,确实是皇帝本人交给自己修建的?皇帝自己也曾经在这园子里住过很久,所以也知道潇湘馆里那座藏书室的秘密?

在庆王的新学与变法渐渐消失在记忆之中的时候,皇帝把这座园子交给了自己,这个举动还蕴含了深意?

“圣上是庆王的学生。他一直认为,庆王的新学与变法,与这座园子密切相关,庆王之所以能够有那样的成就,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座‘仙园’。”

“仙园?”贾放对此并不完全吃惊——这话他好像听过。

“圣上将这座已经废弃的仙园交给你,自然是相信这世上,只有你一个人,才能让这座仙园恢复如初。”

贾放到这时才突然感到异常震惊,他到现在才明白,皇帝是“特地”挑中了他,而且相信他和这座大观园的种种“奇迹”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伯父,我想问,昔日庆王的名讳,是否是——向奉壹?”贾放突然想起了这个名字。

贾代化听见他的问题,登时眼神凛然,郑重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向奉壹,就是庆王本人的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