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风暴掩护(第4/5页)

当然风暴条件下,前线视频战况也都是延迟,这让习惯快速作战的均摘星有些焦急,当然均摘星也知道,对面那些上位指挥官一定比自己更急。

这场大进攻,均摘星很感叹地评价:“这是一场烂仗,但是在烂仗的水平线上,我们比较强。”

在二十四小时内,千川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平均降水三百毫米,大量的洼地,河流扩大了数十倍,已经变成了泽国。很多城市内部,地铁都被淹没了。沿海城市的巷战中,龙卫兵由于设计问题,被瓢虫型的武装打出了7比1的交换比。

而各个河道,求进会用提前准备的泽地战船体抢占控制权,架设临时监控站,同时埋设智能水雷,利用现在四通八达的水网完成了交通线的控制。大量的快艇载着火箭集群,形成了泽区内非常有威慑力的机动重火力。

这一切,对上位指挥官们来说都是煎熬的前戏,风暴云迟早会消散的。

而信息一旦恢复,那就是指挥官们开始较量了,苏天基眼睛盯着均摘星,均摘星何尝不在看着苏天基呢。

联邦一年前的进攻和防御之争,均摘星是很关注的。

均摘星对波轮佳特利这么说:“如果联邦选择这样进攻,能让我们充分证明基层培育对战争胜利有用,若是他们能够及时醒悟,即使求进会败了,这个时代会重新左转,我们战败了也无需悲伤,因为我们来过!

若是联邦选择大量依赖人工智能生产的防御战政策,冥顽不灵地否定下层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只有求进会才能救土之星。打,必须打下去,打出胜利。”

……

在均摘星身后,是一批又一批忙碌收集数据的参谋人员,其实事物并无需他们插手,一旁的人工智能按照均摘星的要求完成了前方部队发回来的战地数据收集。而这帮过于年轻的参谋官们在完成工作的时候,每一步都参照了人工智能工作程序。他们开始从最基础结构上,了解指挥官的模式。

这几年,除了波轮佳特利和烈铭两人彻底再生,还有634人也选择了程度不等的再生。

这些人的出身和波轮佳特利类似,都是中层以上的身份,少年时期虽然在努力上有所欠缺但是还都积累了一点身体发育数据。

求进会在和联邦谈判的时候,虽然大方面没有谈成功,但还是都要来了这些人数据库中的数据。其实在战前,联邦内有些政治派系不想给,但是大部分执政官们非常高傲,不愿意落下压制进步的口实。

目前为止,联邦的执政官大部分人都是坚持认为,是求进会的人自行堕落,咎由自取,并且丝毫不相信求进会的人有变好的可能,认为均摘星的结果必然和当年水之星那批叛变指挥官后裔们下场一致,并且人工智能们认为这些城市中层的基因数据初级积累没什么,不足以改变大局,所以也就在开战前交给均摘星,换取均摘星答应继续维系战争俘虏交换的准则。

这些数据给均摘星节省了很多麻烦!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不是拉多少人跟着走,而在于一开始能不能有人走通,只要走通了,自然会有人跟着走。

均摘星给求进会设计的社会道路为再生体系。

社会前进者们努力得不够完美时,想要重新来一次,追求更好的自己时,用不着担心自己知识遗忘后的种种缺点暴露,教育者会非常开明耐心的给与足够的导引。能够大胆、放心专注的,保留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以自己上一世积累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第二次重新发育积累。

才能不再是一次性生成就能永远垄断的财富,人可以有更多次机会。积累是肯定要积累,不劳而获就畅想所得必然是不得,但是要让自我积累取代世代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