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扭转世界线(十八)(第2/3页)

士绅如此自矜身份,总不会主动去结交一个贱籍出身的人罢……但在座的人又好像都认得这个凌耕,那就得给皇帝一个说法了。

他抛出这个问题,在场士绅就开始支支吾吾,胤禔就道:“前朝首辅申时行致休之后,当时的首辅叶向高要在江南搞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而这位前首辅申时行,却威胁当时的巡抚,说你们若是让我纳粮当差,我就亲自押送钱粮去京城。”

“到时候,皇上必定要问我,致休老臣为何要来京城?我就说,我在家乡,被逼的活不下去了!”

众人凛然,又听上头的皇帝继续道:“尔等语焉不详,在君父面前居然还敢隐瞒,贱民之事自前朝至今引出了多少事端,这是敷衍了事能解决的?还有你们,”皇帝调转枪口,责问地方大员。

“你张孝先是封疆大吏,一方父母。乡绅们不懂事,你也不知轻重!”

皇帝拂袖而去,皇长子弘晗和三阿哥弘昸都跟在后头,厅中已经跪了一地的人,皇帝出去的时候,有些乡绅实在是受不了方才皇帝的怒火,吓得厥过去了。

“巡、巡抚大人,巡抚大人……”高举人吓哭了,“我方才是不是给家里惹祸了!”皇上说的那个故事,简直就是明示,说他们不知所谓。

张伯行叹口气,高举人也颇有文名,看在老高大人的份上,平素他们也还相熟,此刻张伯行却只想把他轰走。旁边过来的曹寅扶起张伯行,叹道:“小高啊,你怎么就管不住你的嘴呢!”

江宁织造衙门,也就是皇帝一家子的行宫中,胤禔正在问凌耕:“你们家的事,沈瞭前不久已经禀告给朕,朕有一件事很好奇,你们家开始耕读传家多少年了?”

“草民回皇上话,”凌耕垂首道:“草民家自前朝宁王之乱前,就已经是耕读传家了。当年先祖……一时糊涂,附从宁王作乱,王公守仁时为钦差,发现先祖率族人一心向学,便只诛首恶,并未以大逆之罪处置我等。”

“……原来如此。”胤禔心里清楚,所谓附从宁王谋逆,恐怕是宁王给这些出身贱籍,却已经如寻常乡绅之家一样读书明理的人家许愿,譬如脱籍一类。

而这个凌耕能作为本地贱籍里打头的人物,除了他家几代读书与寻常人无异之外,估计当年和宁王谋反,也为他们在贱民当中积累了不少名望。

“自李唐至今,贱籍之事已经绵延千余年,你要明白,兹事体大,涉及人又多,朕不能不顾及物议,乾纲独断对你们也没有好处。”

“圣上苦心,草民等铭感五内。”能从天子口中得到这么一句话,凌耕觉得很难得了。可是听说不能马上改变处境,他多少也有些失望。

胤禔一脸关心似的问道:“江南与东南,有丐户、堕民,疍户,伴当,俱如奴仆,主人稍有不悦即可鞭打,便是处死也是小事一桩。可有这样的事吗?”

“回禀皇上,正是如此,主奴之分如天地分际,不可逾越。”沈瞭马上接上这一句。

“唔,时风如此,纵然令尔等脱籍,只怕也难改处境。”胤禔叹道,“朕听着,怎么觉得此地的‘规矩’比京城还要大。旗主王爷们随意殴打旗下包衣奴才,自世祖、先帝而至朕,尚要严加申斥,为此处分的铁帽子也不止一两个了。”

“你们想过脱籍之后该怎么办了吗?”

皇帝的问题也是凌耕担心的问题,凌耕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很快意识到,皇帝此问绝非无的放矢,他试探道:“回禀皇上,草民等只求脱籍,能堂堂正正抬头做人,也可告慰祖先。脱籍之后,或许还会有难处,但皇上圣明烛照,英明睿断,草民等仰赖天子威仪,总会比如今好些。”

这人倒是很知趣,胤禔满意道:“朕倒是有个办法,能让你告慰祖先,又能堂堂正正做人。免得日后家中子弟出门,还要受气。今日那些人的嘴脸你也看见了,他们怎么会让脱籍贱民与自己同堂论道,这方面,朕也不能压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