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3页)

赵受益抽了抽嘴角:“蒋老板果然交友广阔。”

蒋平谦虚道:“哪里哪里。”

赵受益道:“不知蒋老板的这两位朋友有没有兴趣发一笔小财呢?”

蒋平斟酌道:“我这两个朋友,性情无拘无束贯了,可能……”

什么发一笔小财,皇帝哪有那么大方,平白无故带携别人发财?

上了皇帝的贼船、呸,上了皇帝的龙舟,那是这辈子都不会有下来的机会。发财是发财了,可也得有命花呀!

蒋平摸了摸自己已经有了英年早秃的迹象的头顶,不由得感叹。

皇帝明显是想让他帮着拉壮丁,蒋平自问是个讲义气的朋友,做不出来拉至交好友下火坑的事情……

赵受益笑着道:“蒋老板——”

蒋平忙道:“想必他们也是愿意的。君子爱财嘛,发财的事情,谁不愿意呢?”

赵受益点头:“这还差不多。”

蒋平暗地里叹了一口气,心道,韩兄,徐兄,是小弟对不起你们。

赵受益道:“原本朕还担心蒋老板的朋友做不来朕要交代的事情,发不得这个财。不过,他们既然一个是开山取石的,一个是造雷火的,做这个事情,也算是专业对口。”

蒋平道:“不知官家要如何提携他们?”

赵受益道:“你也看见了。夏老前辈造出的这个自行船,满载之下仍能日行千里,乃是国之重器。若能将此物普及天下,对百姓生计而言都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蒋平点头:“官家说的是。”

赵受益接着道:“但,只有一点……唉,这船虽然载货多,跑得快,不用风帆,但它却烧石炭啊!就那么一艘船南北来来回回地跑,都烧了多少石炭下去了?沿途的州郡有的都上报说治下所有石炭都供给了自行船,他们自己已经不够用了。这还只是一艘船,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若是来年你的五十艘船都造出来了,跑在运河上,到时候石炭一定是不够用的。”

蒋平点头:“我亦有所预料……”

赵受益道:“为今之计,一定是要扩大石炭的开采量,才能满足自行船的需求。朕闻晋陕一地多出石炭,可是如此?”

蒋平道:“确实如此。尤其是晋地,石炭就在山里露天而生,村民入山捡拾,背向集市,也是一份生计。”

露天煤矿。

赵受益道:“依靠着山民捡拾,再背出来,这效率也太低了。朕欲在晋地修建矿场,专门开采石炭。既然你的朋友们之前是开山取石的,再转行过来做这个,想必是得心应手。开采石炭虽苦些累些,但收益却极为可观。往后南北运河上估计都不会再有传统的帆船了。自行船一旦普及,对石炭的需求猛涨,也不用担心找不到买主。”

蒋平道:“这倒是个好营生。只是我朋友不过是两个微末之人,即使开起了矿,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自行船烧石炭烧得凶猛,过两年船只数量上来了,恐怕……”

恐怕他的两个朋友根本就没办法开出可以满足自行船需求的石炭来。

赵受益摇头:“蒋老板误会了。朕只是说让他们发个小财而已,可没说要让他们垄断全国的石炭啊。蒋老板,朕问你,最近火柴厂的生意怎么样了?”

蒋平一愣,道:“托官家的福,比先前更好了许多。”

赵受益笑笑:“但蒋老板可知道,如今市面上的火柴厂,可不止是有你这一家了。汴梁里你一家独大,但在江南那边,你的蒋氏火柴可竞争不过一家叫做……”

他转头问刘恩:“叫什么的来着?”

刘恩道:“白氏火柴。扬州那边的厂子,生产的火柴与汴梁这边的一般不差。扬州富庶,还可以销往整个淮南道,因此似乎比咱们这边的生意更兴隆一些。”

蒋平笑道:“这是我是一个朋友开的厂子。反正咱们的火柴卖到江南那边也麻烦,不如做个好朋友,将配方给了出去,让淮南那边的人也用上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