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3/5页)

赵受益感觉自己的心里一阵苦涩。

现在的铁可是个金贵物件,农夫铸造犁头要用,士兵打造兵器也要用。再加上这两年还要鼓励北方农垦,大概是要由官府出钱给百姓打造农具——否则被水灾弄得一穷二白的百姓哪来的钱打造农具?

他还要整顿军队,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军队强盛,首要的就是给他们打造一套上好的武备出来。

什么箭啊弓啊刀啊铠甲啊……

赵受益越想越心痛。朕这个皇帝做的,实在是太穷酸了。

他拍了拍夏玉奇的肩膀:“前辈,不急,好好想想。”

好好想想,反正暂时社会上是没那么多铁来推广铁制轮船。

等朕推广一下高炉,将钢铁产出提上来的时候,咱们再来谈这个事情。

在此之前,你先去推浮力公式吧。

夏玉奇道:“……遵旨。”

给夏玉奇布置完任务之后,赵受益回去找晏殊吃了顿饭,了解了一下晏公笔谈的进度。

晏公笔谈仿造尚未出世的梦溪笔谈,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数篇。晏殊已经编好了书画篇,交由出版社印刷出版了。

按照赵受益的打算,是要将晏公笔谈作为推广基础教育的教材的。现在由于全本的笔谈尚未完成,因此只能在清北大学里做教学使用,等晏殊将整套书都编完之后,才能推向全国。

清北大学已经走过了两个多年头,现有的学员有数万人,都在晏殊的谆谆教导之下,成长为了兼通文武的人才。

至少是能识字,会算数,懂得些大局道理,还能绑着沙袋跑上好几公里远。

对于他目前的需求而言,这些人,应该是足够用了。

赵受益算算日子,心下有了底。

接下来几个月他打算做的事情,势必会得罪一大批既得利益的阶层。

他倒是不怕这些人威胁他的人身安全——想要在汴梁城里行刺皇帝,得问问枢密使和他手下的三十万新军答不答应。

他怕的是这些人给他搞非暴力不合作,直接罢工了。

崇政殿里那几十上百的高级官员,他是不怕的。一共就这么些个人,生平履历家庭结构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都明明白白地摆在皇帝案上,敢搞罢工,信不信刘公公当晚就带着你的罪证抄你的家?

更广大的中下级官吏,他就有些头疼。

宋代的社会经济空前地发达,换言之就是人太多了。人一多,事情就多,需要的管事官员就多。

宋代的官僚队伍之庞杂,远迈前代。

这么多的中下级官吏,尤其是最底层的芝麻官,赵受益真的没精力去一个一个地敲打、约束。

这么多人,就算是抄家都得抄个一年半载的。

他们要是搞起罢工来,最稳妥的方法,就是直接让他们卸任,另寻高明来代替。

这时候晏殊和他的学生们就派上用场了。

虽然他给清北大学的定位是全科大学,架不住还在草创期,大部分学员还是全国各地冲着晏殊的名号跑来汴梁的传统读书人。

这些人反正内心的价值观已经固化了,估计接受不了除了当官以外的出路。那就给他们一个官当,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赵受益跟晏殊吃完了饭,让他在学生之间留意一下,有哪些人品学问都没什么大差错的,整理一个名单出来给他,过段时间可能有用。

晏殊是何等敏锐之人,立刻察觉到这是要变天了,当即摩拳擦掌,开始整理名单。

皇帝终于要有大动作了,他的清北大学终于要名扬天下了!

嘶……有点激动啊!

饭后回宫,赵受益跟刘恩一道坐在出宫时坐的那辆其貌不扬的小马车里,笑道:“这时候李娘娘应该已经回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