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獾郎(第2/3页)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明君,得力臣子的辞呈是不能一下子就接受的,总得推拒几回合,以显示自己是多么的爱惜人才。

寇准也不气馁,第二天继续递辞呈。赵受益继续拒绝。

如是三个回合,寇准用光了自己的辞呈存货,只好又新写了一份,赵受益终于同意了。

这一天不是大朝会,赵受益单独接见了寇准,拿着他的第四封辞呈,笑道:“既然老师坚持,那朕就不强留了。”

寇准道:“谢官家成全。”

赵受益问道:“老师辞官之后,是想要回乡吗?”

寇准道:“可能吧。”

赵受益道:“无所事事地颐养天年,可不像是老师的作风。”

寇准道:“官家何出此言?”

赵受益笑了:“老师的女儿与外孙都在汴梁,千里迢迢回了家乡,又能与谁团圆呢?不如依旧留在汴梁。”

寇准道:“我留在汴梁,又能做什么呢?”

赵受益心道,你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再不济,你还能去给晏殊打工。清北大学如今缺文化课教师缺到要死,晏殊又是个宁缺毋滥的货,非大儒不收,清北大学的学生课程表居然都排不满。

课程表都不满,那还算什么学校啊!

就算是辞官了,也请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吧,莱国公。

赵受益道:“前任枢密副使晏殊,在城边开了个清北大学。老师知道吧?”

寇准道:“略有耳闻。”

“教书育人乃人间乐事,”赵受益道:“老师不如去那边看看。若是喜欢,就也在那里当个教师。晏殊与老师也是老相识了,彼此也能有个伴。”

寇准道:“遵旨。”

从宫里出来后,已经是后半晌了。

寇准坐上了自家的马车,对车夫说:“去清北大学看看。”

车夫应喏,也不向人打听清北大学在哪,扬鞭而行。

寇准暗笑,看来晏殊这个大学办得颇招摇,整个京城都知道在哪。

清北大学离皇宫隔着几乎半个汴梁,寇准到了清北大学的时候,正是将要日落的时候,校园里刚敲了一遍放课钟,满是冲出教室、奔向饭堂的年轻身影。

寇准略略扫了一眼,只见目之所及皆是人山人海,迟疑道:“咱们先在这里等一会儿,等人少些再去找晏校长吧。”

他也曾听过些关于晏殊与清北大学的流言,自然也知道晏殊是此地的校长。

好在人流高峰只持续了不长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寇准举目四望,并不知道晏殊在哪里。正好有一个长得颇为俊俏、叫人看了就心生欢喜的少年人路过,忙拦下他问道:“这位小郎君,请问晏校长在哪里?”

那少年人将他打量了一番:“这位大人是来找晏校长的?校长这个时候应该在校长室里,请随我来吧。”

寇准笑道:“你这个小后生,怎么知道我是个大人。”

少年人笑了,指着他腰间:“大人,你忘了摘下这个。”

寇准一低头,只见紫金鱼袋还佩在身上。

他从宫里出来,心绪纷乱,竟然忘了把它摘下来。

“瞧我,老糊涂了。”

寇准摘下鱼袋,拿在手里,对眼前的少年人道:“还请小哥带路。”

一路上,寇准与那少年攀谈,得知他姓白名玉堂,浙江金华人士,家里兄长嫌他不通诗书礼义,将他送来清北大学喝墨水。如今他在晏校长手底下做武学助教,勉强拿几两奖学金混饭吃。

寇准看着他身上穿着的绸缎衣袍,上面活灵活现的折枝花卉纹路,夕阳之下点点跃金。又见他脖颈上挂着一块细腻润泽的虎形佩玉,应该是属相。便知这一定是家里宠爱的幼子,被送来汴梁跟晏殊挣个前程的。

说话间校长室到了,白玉堂抬手敲了敲门,里面喊了一声进,他推开门,向里面的人道:“校长,有个佩金鱼袋的大人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