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曲新词酒一杯,欲饮琵……(第3/3页)

本宫才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你姓寇的算什么东西!

结果两边这么一吵,晏殊不乐意了。

张耆是谁啊?凭什么他来当枢密使啊?

你们置我晏殊于何地啊?

于是晏殊慷慨出列:“太后,万万不可啊!”

寇准正想着要怎么反驳刘娥这个人选,结果就看见晏殊出来发言了。

有人替自己说话当然好了,寇准乐得退居二线省省嘴皮子。

结果寇准越听,越觉得不对味儿。

晏殊所言张耆不宜为枢密使的理由很简单:不符合规定。

当年太.祖太宗指定本朝律法的时候,为了防止官员们互相勾结,定下了一套例法,将官员升迁的方式规定的死死的,并要求宰相完全依照这套例法来任免官员。

你不依例,你就是徇私,就是枉法。

而张耆升任枢密使这个事情,如果按照这套法规,是不可能的事情。

晏殊就是以此为由企图驳斥太后任命张耆为枢密使的决定。

但是晏殊忘了,此时寇准也在现场。

寇准对这个规定官吏升迁办法的法规是深恶痛绝的。

太死板,太不知变通,毫无一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魄。

按照这个规定来任免官吏,只会选拔出一批又一批擅长循规蹈矩的人才。

他当宰相的时候,任免官员从不依例。

甚至于说他自己的升迁之路,也是完全不依照规定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刘娥说出张耆这个人的时候,他在想其他的方法反驳刘娥,而没有直接将这个规定抬出来的原因。

听着晏殊一口一个“不依例”,寇准的脸,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