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吱吱吱吱!(第2/5页)

“这条规矩原是太祖时期留下来的,当时荻朝还不算安稳,常有战事和刺杀之事发生,命令武将穿半甲也是为了促使武将们能够牢记本心,守护朝廷。”霍采瑜解释了一句,“盛夏确实有些难熬。”

父亲霍将军还在时,遵守朝廷规矩,正经出行便要身着半甲。年幼的霍采瑜跟着父亲能够看到父亲身上流出的汗水。

但也是父亲这样教导他,说武将不可贪图享乐,时时刻刻牢记保家卫国的使命。

“武官贵至大将军,无得乘轿”也是为了保持武将们的尚武之志。

霍采瑜文武双修,但因父亲的影响,不自觉也会以武将的规格要求自己,出行向来骑马不乘轿。

上次去青水郡是陛下亲自挑的车、加上需要带的东西多,所以霍采瑜才带上了马车。

至于半甲,他至今未领过兵衔,朝廷未配给他着甲,也只能穿朝服出行。

李锦余望着霍采瑜脸上的坚毅,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佩。

荻朝代代便是由这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将领们守护着和平与安宁。

不过感动归感动,李锦余还是觉得武将们在盛夏穿这么重的半甲出行实在太难熬。

何况还有黑猫的要求。

“朕觉得这个规矩可以考虑调整一下。”李锦余放下折子,提议道,“给武将们安排夏装怎么样?”

霍采瑜微微一怔:“夏装?”

“朕看过那些半甲,十分厚重,里面还贴了毛毡,夏日实在太过炎热,为何不仿制样式,制造更加轻便透风的软甲?”

李锦余的本意是想让武将们夏季可以穿轻便透风的半甲出门,但霍采瑜一听却神色严肃起来:“陛下所言甚是,我朝的军甲确实过于厚重了。之前西南战事胶着,便是因为当地气候太过湿热,我荻朝军士难以适应。”

否则以孟大将军之能,不该打这么久才回来。

李锦余不知道霍采瑜怎么会联想到那个方面,但听着感觉和自己的目标相差不太远,便没有反驳,点了点头:“霍爱卿说的是。”

霍采瑜虽是从户部和吏部开始登上的官场,却对军队有极高的归属感,提到改良兵甲便来了兴致:“陛下可有改进之策?”

李锦余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小仓鼠,自然不懂得兵甲的改良。好在他看过原着,知道原着中有一位专精研究铁甲的匠人,原着中因为朝廷迫害他的家人,导致他一气之下投了霍采瑜的军队,为霍采瑜的势力研究出大量的轻便铠甲,在武装上就更胜荻朝一筹。

现在世界线已经被他变得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李锦余也不知道那个匠人现在什么情况。

不过总要一试。

“朕知道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忙。”

那匠人姓董,名叫董吉祥,意外的很年轻,约莫只有三十岁出头。

原着中他就是后来的新朝“兵甲之父”,为荻朝贡献了无数新颖的铠甲、武器。

只是李锦余也只知道一个名字,具体相貌和住址都说不清,只能靠霍采瑜派人去找。

霍采瑜没有因为陛下突然笃定地描述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人便有所轻视,认真记录吩咐下去之后,才抬头道:“陛下,近日坊间传闻,流言已对我们有些不利,需要陛下亲自出马才能解决。”

李锦余知道丞相派反击的事儿,点了点头:“朕准备好了。”

霍采瑜说需要陛下亲自出马,绕京城走一圈,其他的便由他来安排。

李锦余原本打算直接出门,回头便看到汤圆趴在笼子里,瓜子也不啃了,眼巴巴地看着他。

他心一软:这个小后辈出生这么久,想必还没出去玩过,不如带它一起出去见识见识京城。

这个小家伙品种似乎和自己不一样,不怎么怕生,还不怕猫,想必也不怕上街。

李锦余抱着汤圆的笼子,另一只手还拿着沙漏,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