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主持廷议(第4/8页)

“故武王伐纣不称为篡,王业是水到渠成而为之,此为时至勿疑,也是沈阁老所言的无为而为之。”

沈一贯心底虽觉得此言听过也就罢了,推动变法怎么可能没有阻力,即便不杀个人头滚滚,也是要见血的。不过林延潮这话还是打消了自己的一些顾虑,至少他的变法不是牛不喝水强按头那等。

“次辅之言,沈某受教了。”沈一贯面上退一步,但他知道如石星这样反对的官员不少,将来随时还有其他机会。

片刻后,赵志皋坐着轿子到了,众大臣都起身。

用司马懿之事逼退张位去后,众大臣对赵志皋有所改观,至少再也不敢将对方视作‘纸糊首辅’了。

赵志皋入座后,笑呵呵地道:“劳诸位久候了。”

“首辅此言,不敢当。”

“不要拘谨,大家继续闲聊就是。”赵志皋抚须微微笑着,与一旁的林延潮,沈一贯说了几句话。

不久吏部尚书李戴到了。经过内阁的打压,吏部已是不如当初。

如九卿及科道掌印者经九卿廷推,最后天子裁断。而吏部诸曹郎也是由九卿推举,吏部尚书不得自择其部属。

而在外府佐及州县正、佐官则尽用孙丕扬当年创造的掣签法选官。

李戴这吏部尚书实在很憋屈,但他是朝中公认的温然长者,却不见有什么抱怨之词。

李戴向众人道了歉意,然后坐定。

但见赵志皋道:“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此乃社稷大计,本辅深以为然……”

赵志皋一开口,众大臣们就觉得又在老调重弹了。

廷议先议的是,皇长子册封典礼之事,此事为百官一直催促,不论是哪个内阁大学士,哪个尚书身在其位,都必须所谋之事,同样他们也是为了将来荫庇家族。

此时已经入夏,日头渐渐高升,阙左门下有宫墙遮荫但燥热之意不减,众大臣们陆续饮茶,然后就有吏员上前添茶。

有些官员则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再添。

赵志皋好容易才将皇长子择婚,册封讲了一段话,然后露出疲倦之色道:“本辅久恙,不堪操劳,下面由次辅来代本辅主持廷议。”

林延潮称是。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林延潮身上。

这是林延潮第一次主持廷议,此刻他目光扫过众人。

众大臣们都望向自己,神情不一。

这看似最平常的一日,赵志皋似不经意一句话,但敏感的人已是意识到了,宰辅权位已在进行交接。

内阁宰相之间有如仇敌的,也有如师生般讲薪尽火传,大政交由自己身后人,再扶上马再送上一程。

此刻林延潮有些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一手正从赵志皋手里接过权柄。

权柄之上,是天下万民之重!

林延潮身子微微前倾,目视众人然后道:“商君书有云,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此为治国经略!……”

宰相无闲语。

仅是这一句‘政久持胜术者,必强至王’已足够很多官员琢磨一个晚上。

在场官员都是一点就透。

胜术就是变法新政,那么林延潮所言是胜术什么?众所周知,就是通商惠工。

政久就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必强至王,国家富强而至王道。

林延潮将这一句话放在主持廷议第一句,那么下面的国家大政都要围绕这些来展开。

“下面议银币钱法,朝鲜之战大致已定,如何将倭人百万两之岁贡铸作银钱?这几日不少官员上本,本来此事要让户部,工部各自部议,再经廷议。但是奏章一来一去,再具本回奏,拖延时日。今日正好户工两部尚书在此,咱们廷议上先议一议,再下部复奏。”

众官员都知道,正常流程,这样的大事要经阁议,部议,廷议等等。林延潮于部议前提上廷议可缩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