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恳请出山(第3/4页)

同时他屡次上谏请求天子重新视朝。这一次终于惹恼天子,天子下旨严斥杨巍沽名。

杨巍被天子下旨训斥后,也就立即上疏请辞。

一连数疏后,天子倒是真准奏了,让杨巍回家养老。而杨巍走后,新任吏部尚书由不是申时行一系的原户部尚书宋纁担任。

杨巍辞官后,过了数月,左都御史吴时来也是病故。

吴时来病故前,名声就不好,这要追溯到前年顺天乡试案上,他给申时行的女婿李鸿,王锡爵的儿子王衡开绿灯。所以被言官们批评为依附执政。

杨巍辞官,吴时来病逝,导致申时行的左膀右臂一下没了。

虽说申时行紧急保举李世达出任左都御史,稳住了局面,但是吏部尚书的易位,令申时行对于朝廷上人事的把握,不再那么得心应手。

此事可以看作申时行为相后由盛转衰的开始。

另外宋纁从户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后,户部尚书由石星担任。

当初李汝华是在户部尚书,同为归德老乡的宋纁支持下,对两淮盐法进行试改革,初见成效。

但是石星担任户部尚书后,对于朝廷把两淮盐政大权放出去,改有商人操纵极为不满。石星为人极为刚正,为官也是极有魄力,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敢于任事的官员。

所以这件事上石星决定插手,而分管户部的内阁大学士王锡爵对于石星的决定表示了支持。

此事对于两淮盐商而言,又是一场大风波。

两淮盐商以山右,新安盐商为主,说白了一个晋商,一个是徽商。

晋商后面是张四维,杨博,马自强等,徽商则是现任大学士许国,以及梅家等商团。

得知朝廷欲变两淮盐政,两淮盐商聚在一起商议后,决定派人进京活动。同时让梅侃连夜赶至福建,来拜见林延潮。

却说梅侃来闽路上出了一点风波,当陈济川告知林延潮时,林延潮却是吃了一惊。若是梅侃在自己地头上出了事,那么自己的铺垫也就全白费了。

于是林延潮放下书院的事,要亲自询问此事时,却得知梅侃有惊无险,已是到达了省城。

林延潮当即将梅侃安置在城东的别院。

此别院是林浅浅买下的产业,本是打算分家以后,作为夫妻二人养老所居。

不过现在宅子还未认真修葺,看过去不过是普通人家的院子,林延潮将梅侃安置在这里,也是为了避嫌,毕竟大宅里人多口杂。

林延潮到别院见了梅侃,但见对方人倒是无恙,如此才令林延潮放下心来。

略一询问才知道梅侃的船快行至福州府地界时,路上遇到官兵以备倭的名义盘查,他们见梅侃的船吃水深且饰样华丽,于是动了敲诈的心思,寻了借口扣了梅侃与他的座船。

梅侃走南闯北,哪吃过这个亏,但也因来得匆忙,他此来没有随身带林延潮的帖子,于是只能派家人先一步到省城来寻林延潮。

林延潮闻言笑着道:“既是如此,那后来这些官兵为何又放了你?”

梅侃闻言笑了笑道:“还是这巡检司的巡检识相,这巡检是江西人,我言谈间提及了他家里一位大有名的官员,此人与我极为交好。我刚报了此人的名字,对方即向我叩头认错,幸亏他见机得早,否则他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林延潮大笑道:“原来如此。”

二人聊了一番,林延潮开门见山地道:“梅兄不远千里来咱们闽地这穷乡僻壤,不知有什么要事呢?”

梅侃笑道:“确有要事,我垂涎闽地盐业久已,这一次来闽就是来拜会福建盐道官员的,当然最重要的见部堂大人一面。”

林延潮笑着道:“多谢梅兄了,对了,我闽地这一点盐业,梅家也看得上?”

梅侃笑了笑道:“福建盐运都转运使司隶属户部,下面有三个盐运分司,七个盐课司,盐户一万三千九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