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8章 凤凰不与寒鸦为伍(第4/5页)

但林延潮没有,与陈经邦说话如常,而且还带一点叙旧的味道。

众官员这才想起来,林延潮是翰林出身,陈经邦也是。

这点有人心底也想到,但具体交情深到如何,大家谁清楚。衙门大了去,你也不一定人人都熟啊。

但见到堂堂吏部侍郎,能专程来一趟来宣旨,大家就都明白了。

当初付知远任命时,河南巡抚杨一魁以及河南一省官员齐至。

但林延潮升任时,吏部侍郎亲自跑这一趟。

连付知远都比下去了,杀了马玉后,荣升知府,官升正四品,吏部侍郎亲自道贺。

众官员一遍又一遍刷新了对林延潮的三观。

陈经邦笑着道:“翰院一别,宗海风采依旧,这一次经手你的任命,本官欣慰之至,此来借着宣旨,专程来向你道贺的,至于省亲之事,不足道哉。”

“这怎么敢当。”

林延潮微微一撇,但见在场众官员都是战战兢兢,垂下了头。

不仅是昔日同僚,交情竟还到如此地步。

与此相较,河道总督李子华的交情算个什么。

而顾师爷心呼,难怪行文都下达了,马上就要等吏部过章了,但这个时候归德府知府易人,林延潮凭着与吏部侍郎的这份交情,插队不是不能。

陈经邦看了众官员神色,心底也有数,故意替林延潮吹捧道:“本官归省时,要路过候官,到时有什么东西,要替家人稍带的,本官可以代劳。”

众官员,这才记起来陈经邦是莆田人,与林延潮有乡谊啊。

林延潮道:“怎么敢劳烦少宰。”

“诶,上一次宗海归省,你也是顺路给我家老母亲,带了枇杷膏。至今她还在念叨,这一次还有没有,我路上也带一些。”

开封一名官员上前道:“下官家里也有上好的枇杷膏,还请天官赏脸。”

陈经邦扫了一眼,就没有说话。

那官员悻悻而退,林延潮笑着道:“那是有的,正在府衙里,不敢耽搁天官行程,一会下官就托家人送至莆田老家就是,还是上一次去的随人,正好轻车熟路。”

其实林延潮上一次也是顺手买的,现在早就用完了,但现在谁会蠢到说实话,别说枇杷膏,蟠桃都给你搞来。

陈经邦笑着道:“那就太好了。”

陈经邦与林延潮说说笑笑,众官员都在一旁听着。

连李子华也插不上话。

林延潮升迁知府时,一名入阁在望的吏部左侍郎专程来宣旨道贺,这就已经是天大面子。

一名吏部左侍郎宣旨和一名普通三品官宣旨能一样吗?

此举说明吏部看重林延潮啊。

更不用说,连陈经邦都是在众人面前恭维林延潮。

叙了一番旧。

陈经邦方才说到正事道:“这疏通贾鲁河之事,陈公公回京后禀明圣上,圣上金口此事涉及河南一省民生,非干臣不能为之。”

“于是部堂大人就向陛下推举了你。你的才干,不仅本官,甚至部堂大人是一贯知道的。”

要死了,要死了。

所有官员颜面扫地,难怪林延潮不将这些官员放在眼底,甚至大放阙词,丝毫不怕得罪了这些人。

原来是凤凰不与寒鸦为伍。

林延潮平日结交的都是翰林,不说当今首辅申时行,连吏部侍郎,甚至当今吏部尚书杨巍都对你青眼有加。

就不说林延潮被吏部看重,现在他高升知府,正四品大员,跻身绯袍之列。

他身为上官,何必要与开封府这些卑官客客气气的说话,当面打你的脸又算是什么。

萤火也敢与日月争辉?

人家有吏部撑腰,将来前程远在你之上。

对在场大多官员而言,知府乃是仕途的终点,但对林延潮而言,这才刚刚起步。

因此人家还要客客气气与你说话,保持一个表面上的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