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红薯(第3/4页)

第三天他们依然在东白山寻找,尽管找不到那个烤红薯的人,他们有些沮丧与痛苦,却似乎又有一丝快乐,有了点滴希望总比什么希望也没有要强。蔡观止倒是十分的欢喜,他将寻人的过程看作是游山玩水,何况东白山又是那样雄奇迷人的地方,让他流连忘返,雀儿也是个好玩的主儿,跟着主子游玩她就乐不思蜀,别说是待几天,就是这辈子隐居在东白山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听说这东白山在冬日里还有雾凇,蔡观止倒是非常想看到这种奇观,也就是说,即使是寒气冲天的冬天,他也依然愿意留在这东白山,就算自己化成一株雾凇也在所不惜。

蔺曼卿的目光变得特别的清澈,明亮,那张脸也清秀妩媚了不少。到底是在东白山,到底是看到了一线希望,就是将这东白山挖地三尺,她也一定要将亲生母亲找出来。雀儿依然走到哪儿都欢呼雀跃,一时找不到人她就不时地挠头,将头皮挠得痒痒的,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她的头皮一痒,身子也就开始发痒,她就提出洗个澡,蔡观止说你发神经啊,天气这么冷。雀儿撇了撇嘴,不以为然,有人还在东白湖冬泳呢。不过,雀儿的想法得到了蔺曼卿的大力支持,她们甩开了蔡观止,来到幽深的山谷溪涧,在一处瀑布下淋浴,她们披散下来头发,青丝上不停地滴着水。她们的眼睛出奇的清纯,出奇的亮堂,她们的肌肤也出奇的白净,出奇的娇嫩。莫道女儿娇,人比山花俏。

他们就留在东白山了,将仙姑殿当作了落脚点。他们自然不可能再次享受得到烤红薯的美味了,在这荒山野岭里要生存,解决吃的问题,还有驱寒取暖的问题,就成了头等大事。对于他们这种享受惯了锦衣美食的人来说,现在要在野外生存,的确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他们采些野果充饥,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弄到一只野兔,在溪涧里摸到一些小鱼,那真是令他们欢天喜地的美食。后来他们居然发现了一片红薯,是野生的还是种植的,那就不得而知了。雀儿突然发问,这里山高林密,会不会有野人呢?蔡观止说有这种可能,蔺曼卿骂他们是吃饱了撑的。雀儿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他们倒真的要成为野人了。蔺曼卿闻言沉默不语。如果不是神经出了问题,谁都不愿意常年在这东白山生存,除非你真的要成为野人。

雀儿终于开始流泪了,眼泪从她那张漂亮的脸孔上哗啦啦地流淌下来,有一种梨花带雨的美感。泪水与漂亮无关,与他们吃的苦头有关,雀儿再是一枚开心果,饱一餐饿一顿的,也有她开心不起来的一天的。其实,三少爷蔡观止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是他们都在一天一天地苦撑着罢了。对于三少爷来说,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这百看不厌的东白山,也有审美疲劳的那一天的。作为性情中人,他天生的喜欢流浪,特别喜欢去那些荒凉的地方,雪山草原森林大海,大自然的奇美之处,永远是他的最爱,远方永远是他的向往。现在让他囿于东白山一个地方,也真是有点为难他了。他虽然不会像雀儿那样哭天抹泪,他是男人,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他的内心也终于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沮丧与忧郁,情绪变得低落起来。

又过了一些日子,雀儿的眼睛都成自来水龙头了,哗啦啦的流得比小溪要欢畅得多了,那种酣畅淋漓劲儿,像直抒胸臆的诗。蔡观止揶揄她道,你这只花喜鹊,病恹恹的倒真成为一只苦雀子了。雀儿闻言就哭得更伤心了,她说自己想东白湖古镇了,什么时候才能回蔡家大院啊。蔡观止笑道,他们这辈子就不打算回去了,就算是成为东白山野人也不回去了。经三少爷这么一说,雀儿想死的念头都有了。她一冲动,就一头扑进了蔡观止的怀里,哭得天昏地暗。蔺曼卿将这一切全看在了眼里,她别过脸去,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他想推开她,可她的身体娇弱无力,像泡进了沸水中的面条一样。蔺曼卿终于气咻咻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