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喜欢的少年挺拔而灿烂(第2/3页)

余琨瑜有时候觉得,如果她和江时同时陷入绝境,结局一定会是两个走向。

她着急忙慌地叭叭叭一堆,敌人只会闭目塞听一枪崩了自己。

而江时只要轻蔑地冷哼一声,对方就会放下枪,气急败坏地问“你哼什么?”,然后心甘情愿地听他洗脑,最后成功被蛊惑自己主动拿钥匙开牢房门,恭送他出监狱。

——江时就是这种人。

面对余同志的疑惑,江时同志眉眼弯弯笑的十分愉悦:“你不懂,从学名上讲,这就叫人格魅力。”

“......”

余琨瑜面无表情地收回眼神。

不想听他每日例行的自夸自擂。

“没骗你。”

男人丢给她一个红柿子,懒洋洋地眯起眼睛,“你看看史书就知道,很多风流人物最早发家的时候,都是身无分文的穷光蛋,纯粹靠人格魅力取胜,然后一步步留名史书的。”

余琨瑜选择把那个柿子丢还给他。

呸,不要脸。

.......好吧扯远了。

总之,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

如果真的正正经经举办一个婚礼,那么按照江时这些年处下来的人脉,根本就是在给敌人自爆坐标。

所以最后,在余琨瑜的坚持下,他们结婚的章程非常简朴。

江时最尊敬的老师段厚主婚,他的上司蔚赣做证婚人,再加上余琨瑜最要好的一个闺蜜算是女方见证,然后和余家人一起,在他们的新房子里吃了一顿简简单单的婚宴,就算是定下夫妻关系了。

至于江时的长辈亲戚,人都在老家,一时半会儿过不来,就只提前写了一封信回去算作通知。

婚礼第二天,江时和余琨瑜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给自己在意的亲朋好友们都寄了通知书,告诉他们结婚这件事儿。

通知书上除了宣告夫妻关系,还申明不受贺礼,以及再三告诫他们不要宣扬声张,万事低调为上。

余琨瑜生性安静,不喜与人结交,所以要告知的朋友并不太多,仅寥寥三四闺蜜和一位外国笔友。

如今他们都不在苏南省,鞭长莫及的,最多也只能回一封恭喜信。

江时的友人同学们倒是十分惊喜。

然而他们向来都是有分寸的人,知晓要低调,便都应了通知书上的请求,不送贺礼,不宣扬声张,只说等风波过去,再过来补这一回的喜酒。

江时十一岁离开胶安县,很少回老家,如今连许多亲戚都认不全了。

可以说主要的人脉圈子都在金陵、华北以及法国。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副十分尴尬的局面:

他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妻子是余琨瑜。

而他的亲戚们都以为他的嫡妻是顾长英。

这就好比,一个嫁给了江时,而一个嫁给了江家。

所以,当江时的信寄回老家,由管家拆开,一字一句念给老眼昏花的江老爷江老太太以及不识字的江母时,整个江家大堂都陷入了寂静。

江母当年提议给江时娶妻,是为了逼他回家。

然而信去了三封,江时不闻不问,也不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你们娶的,我不认。

结果就在他们已经彻底死心,只求江时能够在追求革命的道路上偶尔缓一缓,回家来给江家留下一点香火传承就行的时候——

江时告诉他们,他自己在外头结婚了。

妻子余琨瑜是个大学生,知识水平很高,思想与他十分契合,他很喜欢很喜欢。

如今他成为了一名军人,而妻子在新闻报社工作,他们生活的很幸福,在金陵也安定了下来。

只是今年年节空不出时间,可能得要来年才能带妻子回家探望他们。

他还在信里高兴地写:说不定那时,爷爷奶奶都能抱曾孙子了。

祝好。

这封信一念完,连向来话多爱念叨的江老太太,都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江母抬起头,脸上神情十分为难:“这......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