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祝斯宁是不会哭的,这一点祝修永说过。

昨日早朝结束后,宗启颢特意单独召见祝修永。

“朕想知道,如果不想和谈,打到外族彻底分崩离析,再无力南下侵犯,需要多少兵力?”

“陛下怎么突然说起这个?”祝修永挑眉。

本朝对待外敌一直都是趋于平和的策略,能交好的尽量和谈。一旦不能和谈部族集结进攻,也是以抵御为主,避免两军对决造成大规模的伤亡。

祝家少有的几次主动进攻,都是以少胜多,这才没有让户部尚书急眼骂人,然而即便如此,每隔一段时间,特别是需要拨钱粮的时候,祝广还是免不了被户部的官员上奏,隔空削上一顿。

宗启颢道:“因为朕不想和谈了。”

重生一遍,少走很多弯路,宗启颢自觉王朝内部已经恢复到前世进行最后决战的的水平,更何况如今祝家还在,能臣强将俱在朝中为他所用,宗启颢信心十足。

“还有一件事,朕想了很久,想要在世子离开前问个明白。”

“陛下请讲。”

“祝家对阿宁如此纵容溺爱,是不是因为愧疚?”

祝修永收了笑:“陛下怎么做出这个推测的?”

宗启颢答道:“自然是有根据的,只是朕想要确认一下。”

祝斯宁前世出宫的具体时间点,正好是在萧逸明成功和谈之后。

再结合秦王妃的死和祝斯宁的腿伤,即使不知道具体的经过,宗启颢也能大概猜到,定然是外族胡虏所为。

前世祝家造反失败,有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祝广带兵深入敌军内部,消耗了祝家大量的兵力,而那个时候,宗启颢计划着要和谈,对于祝广的孤军深入感到不满,因为朝廷还有诸多内务亟需解决,打击外敌完全可以再延缓,他更需要的是和谈来获得更多的休养时间。

于是,户部顺势只给够份额,至于其他认为祝广是多要的物资,一概不批。

虽然最后是胜利了,可祝家也元气大伤。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每人的想法不一样,也许祝家觉得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错过一次以后就再无可能,可宗启颢想要的是见好就收,为以后的长远发展考虑。

能在镇压了反叛的祝家后顺利将外族胡虏彻底解决,这其中也有祝家的一份功——两方相互消耗,最终成就了宗启颢。

前世祝家的反叛,是个明白人都知道胜算不大,再难也要去做,哪怕知道失败,也要毅然反抗……恐怕是因为祝斯宁过不去内心那个坎,无法接受自己与外族和谈。

这么多年,祝家世世代代抵御外族,已然成了世仇,家仇国恨,一旦有打击对方的机会,祝家定然不会放过。

祝斯宁对萧逸明的敌视也是在那时加剧的,彼时祝广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带兵深入,宗启颢对和谈的支持,是压垮祝斯宁的最后一根稻草。

“父亲喜欢阿宁,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一直觉得,阿宁最像他。”

祝修永深吸一口气,他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祝斯宁一身是血单骑出城寻求支援的模样。至少,他是没有那样的胆魄,现在恐怕也没有。

他现在是秦王世子,要考虑的往往更多,难有这样的冲劲。

至于愧疚,当然也有。不过祝修永不想多说,让秦王妃付出生命和祝斯宁一双腿换来的战绩,一次就够了。

对于不想说的是,避而不谈甚至绕开往另一个话题走,这一点,他和祝斯宁是一样的。

“要彻底深入敌方打散这些联盟,可不是陛下一句话就能决定的,要多方配合才是。”祝修永道,“眼下外族使节才刚走,陛下就打算抄了人家的老窝,是不是不太好?”

宗启颢看着他:“无论如何,祝家都不乐意和谈吧?”

祝修永沉默半晌,而后道:“陛下宏图伟略,胸怀天下,陛下所做的决定,都是从天下大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