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4/5页)

江舒涵摸着仅剩的二十多两银子,琢磨自己是不是该找个来钱路子。

刚过了年,天气转暖,大雪都化了,外地的粮食也都运进来了,粮价一路下跌,要不了多久,粮价就会跌到跟去年同一个水平了。

而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些了。

她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做吃食生意。

不过她没精力开店,只想找一家酒楼合作。

她问张大山,“对了,这两个月,我不是让你到各个酒楼卖柴禾,你跟我讲讲哪家的掌柜为人和善?”

张大山不明白江舒涵的用意,不过他是个老实人,江舒涵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仔细想了想,“东岳楼的掌柜态度最好。钱给的也爽快,不会颐指气使。”

江舒涵了然,叫了陈月娘到灶房帮忙,手把手教她做酱香饼。

土家酱香饼源于少数民族土家族的特有小吃,后来被改进成大众口味,从而火遍全国。

这古代交通不方便,东西传播速度极慢。

两人花了两个多时辰,才将酱香饼做好了。

江舒涵带着张大山到东岳楼谈生意。

东岳楼许掌柜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他长得白白胖胖,见人便带三分笑。看到张大山,他眼底露出一丝讶然。

得知江舒涵要到雅间说话,他脸上露出恍然之色,请她上了二楼。

“掌柜的,这是我做的新吃食。您先尝尝。”江舒涵也没跟他打太极,直接将吃食奉上。这酱香饼热的时候吃,味道会更好。

许掌柜接过来,尝了一口,香中有香,甜中带绵,辣而不辛,咸香松脆,味道好极了。

许掌柜眼底闪过一丝精光,“这吃食怎么卖?”

江舒涵算过,现在粮价已经回落,酱香饼的原材料是面粉、甜面酱、郫县豆瓣酱、油、鸡蛋等。

这些材料都是金贵东西。她算过这一个饼子成本得要八文钱。花费的时间却至少一刻钟。

“一个需得二十文钱。”江舒涵直截了当开口。

许掌柜瞪圆眼睛,这么贵?

“这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吃食,全国独一份。而且你别看这东西小,做出来却极耗费力气。”

许掌柜拧眉,“那你这方子卖吗?”

江舒涵心里微沉,摇头,“我需要养家糊口,方子暂时不卖。”

许掌柜听出她话里潜台词,想了想,最终答应下来,“行,你说二十文就二十文。你每天送十个过来吧。不过你必须只能卖给我们一家。”

江舒涵点头答应。

回去后,江舒涵让陈月娘继续做酱香饼。

她脑子里有许多种吃食方子,尤其是西点,这个时代都没有。江舒涵想看看许掌柜诚意,如果他借势压人,那她也没必要继续跟他合作。

这许掌柜也是个能耐人,很快将酱香饼更名为黄金饼。

为何叫黄金饼呢?因为这酱香饼颜色金黄,犹如黄金一样亮眼。

这世上什么时候都不缺有钱人。得知东岳楼新出了一款吃食,那些有钱人争相点这个。

味道正合此地人的口味,一时之间在上流阶层传播开了,更有人为其写诗。

一天十个根本不够卖。掌柜又加到了二十个,三十个,乃至五十个。

张大山见媳妇一个人忙不过来,便也到灶房帮忙。

三人合力,倒也稳得住。

生意淡的时候,一天有二十个,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一百个。平均算下来一天也能卖四十个。

一个饼子的利润在十二文,光一天得的钱就有四百八十文,一个月下来就有十四吊四百文。

这天江舒涵终于松快下来,带着念娣在东市闲逛。

许是离开了周家,念娣现在没有刚开始那么拘谨,性子越来越活泼。到了东市,看到各种各样好吃的,直流口水。江舒涵见她明明想吃,却很懂事地不哭不闹,心疼得不行,主动给她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