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开始(第2/4页)

“对了,她说什么时候来请咱们吗?”刘继祖突然问。

按理说女婿陪着出嫁女回门,应该请的都是至亲。可江氏的男人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叔叔。就算把他们家全请了,也凑不够一桌人。

势必会请他过去。毕竟他是村里说话最有份量,也最体面的人。

秦氏摇头,“没有。”

刘继祖想了想,“那应该等人来了,才会叫我们。”

秦氏没吭声,按照往常给他盛了一碗饭。

刘继祖摆手,“我先吃一半垫吧垫吧肚子。等她来请我了,我再去吃席。”

秦氏将饭倒了一半出来。

而另一边,江寡妇带着儿子柱子守在堂屋。

柱子今年六岁了,却很乖巧,她做饭的时候,帮着烧火。

院门外的孩子们早就被家长领回去了,柱子眼巴巴看着门口,却始终没能看到姐姐的身影。

他揉着饿得快要扁了的肚子,有气无力道,“娘?姐啥时候来啊?”

江寡妇也有些犯糊涂,明明已经到晌午了啊,桃花向来细心,怎么会误了时辰呢?

江寡妇想了想,“再等等吧。兴许是路上发生啥事了。你也知道咱们村外山路有多难走。”

柱子抿了抿嘴,趴在椅背上,闭眼假睡。

江寡妇坐在旁边,闲着无聊,便回屋拿了针织筐子做针线。

等她将一只鞋做到一半,肚子已经饿大劲儿,女儿女婿还是没有回来。

柱子刚开始只是假睡,谁知睡着睡着,就真睡过去了。

一睁眼,好闻的菜香味儿钻到他鼻子里,勾得他肚子里馋虫又出来了。

“你要是饿,先吃个窝头吧,垫下肚子。”江寡妇头也不抬提醒。

柱子之前一直忍着饿肚子,就是为了吃这桌好菜,可是左等右等姐姐都没来了,柱子也泄气了,看了眼母亲,小心翼翼问,“娘?姐姐姐夫,该不会今天不回门了吧?”

江寡妇手里的针差点戳到自己的手。她放下手里的鞋底,走出堂屋,看了眼外面的天色。

太阳已经往西去了,过不了多久,夕阳就要落山了。

难不成真不来了?

江寡妇忧心忡忡,回了堂屋,想了想,将那盆小鸡炖蘑菇端起来放到灶房,剩下的菜,“咱们先吃了吧。要是他们真不来。这些菜该浪费了。”

柱子闻言,立刻拿筷子开动。

天气热,菜不经放。两个人哪怕拼命吃,也仅仅只吃了一半,肚子就吃撑了。

柱子扶着桌子站起来,“娘?姐姐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以前她姐姐可疼他了,什么好吃的都想着他。走哪都喜欢带着他。他有时候调皮跑出去玩,姐姐不放心,就会在后头追着他喊,“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可是从那次醒来后,姐姐几乎很少跟他说话,再也不会细心嘱咐他。甚至老往山外跑。

她娘说姐姐这是大了,知道男女有别。可他就是觉得姐姐不一样了。至于哪里不一样,柱子人小,琢磨了一年,才察觉出,姐姐看他的眼神没有了真心实意的关怀。

江寡妇收拾碗筷的手顿住,抿了抿嘴,小声道,“不会的,你姐姐不是那种人。”

柱子也不愿相信,可他还是忍不住咕哝,“可是自打去年姐姐落水被救,她整个人就变了。”

江寡妇呼吸顿了一瞬,抬头看着他,“还有呢?”

柱子一愣,什么还有?望着母亲的眼神,柱子总觉得母亲好像在期待着什么,他仔细想了想,“还有她记性好像也比以前差了。对了,她好像也不会做针线了。以前她还给我绣过钱袋。可是她的喜被都是花钱找大红绣的。”

村里有个张阿婆,年轻时是个绣娘,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也糙了,便在村里招收年轻小姑娘教针线,挣些辛苦钱。

桃花五岁开始就她学绣活,村里一共有十几个小姑娘,她是所有姑娘中绣得最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