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4/4页)

有人也跟着他一块附和,“对啊,天灾**又不是皇上的错!”

等县蔚小舅子一走,百姓们立刻变了脸。

“哎呦,这昏君可算是到头了。几百年了,多少次谋反,哪个跑到洛阳围困了?”

“我看也是。想想咱们县干旱,那狗官却还是要我们交税,后来我听人说,不是县令非要收,而是皇上逼的。税不交上去,县令就得掉脑袋。”

“就是,这狗皇帝在龙椅上坐着,高高在上,哪里管咱们的死活。自打他登基,税一年比一年多。这皇位也该换个人坐了。”

本地百姓顾忌多,根本不敢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而这些流民们居无定所,只能窝在巷子里。

就算有人想抓他们,绕几个圈就没影了。因此言语上便也放肆许多。

江舒涵低低一叹,大家更多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却猜不到皇帝之所以八百里加急,其实是在向各州府求助。

除了要塞之城可以有护卫军,良国各个州府也可囤兵数千以备不时之需。

照理说,皇帝的御林军应该是实力最强,但良国养了太多蛀虫,这蛀虫蚕食月国方方面面。

就拿这御林军来说,建国之初,的确都是能者居之。

往后几代,却要看家世才能进。到现在,里面几乎全都是酒囊饭袋在里面滥竽充数。

别说让这些人抵御贼人,他们能按时点卯就算不错了。

御林军尚且如此,京城的守城军队亦是如此。

皇帝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被人蒙蔽,更不想低下高贵的头颅向各州府官员请求援助,于是端着架子,说张大胆这群起义军是乌合之众,你们派几个兵过来就能把人收拾了。

他不拿起义军当回事,底下人自然也不拿起义军当回事。派几个兵去有什么意义?又不是去搞笑的。所以没一个官员肯去。

这就跟烽火戏君侯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致认为,谁去谁傻。

于是皇帝就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