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开张(第2/3页)

也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围着锅坐了下来。

古时候没有什么社交工具,他们来洛阳进行春闱,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开诗会词宴,参加春闱的读书人一起交流,算是读书人之间的交流盛事,所以现在来自不同地方的读书人围坐在一起,倒是方便了他们互相认识,也就少了些突兀感。

这种交流方式似乎还更亲近了些。

看着已经烧开的锅,有些不知道怎么下手,“这个怎么吃?”

一群孩子赶紧答道,“可以自己在架子上选喜欢的菜,也可以让我们帮你们拿,将串串下到锅里煮熟就可以吃了。”

“吃完的竹签就扔旁边的篓子里,到时候方便数。”

听上去挺有意思,岂不是说每种菜都能尝上一尝?

三三两两开始选菜,自己摸索了起来。

旁边的几个炉子也围满了人,还加了凳子,赶紧将准备好的装有底料的锅放了上去。

有了开始就顺利多了,一边看着锅里的菜一般谈论着,论古今,论时政,论文章,论名士……

甚至比平时的诗会词宴还要热闹,今日之事说不定要传遍洛阳。

等锅里的串串熟了,提着串颇有意思的往嘴里一放。

然后讨论声突然就少了起来。

他们闻着味道就觉得这串串应该别有滋味,但没想到居然这么好吃。

口中的味道丰富到了极点。

也对,连吃惯山珍海味的司马荷华小世子都能为了吃上串串每天跋山涉水。

其他还没有动手的人一看别人这表情也忍不住了。

这串儿拿着就吃也方便,赶紧也尝尝味道。

这一尝就停不下来。

看得外面没有位置的人一愣一愣的,读书人啊,斯文斯文。

心里这么想着,但身体却城实,“各位同窗,我等也加个位置如何?”

看着吃不着,这不是让人浑身难受嘛。

于是,在第一圈外面又围了一圈。

这些孩子也没有闲着,见人的杯子里面没了茶,赶紧提着个壶就去满上,见锅里的菜少了,赶紧上前询问要不要帮忙拿菜,见炉子里面的火小了,赶紧加一点柴火……

忙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

明明是乡下的一个小山包,热闹得却超乎想象。

那些读书人也惊奇得很,无论什么性格,一起吃上几口串串,居然都放开了,聊天聊地好不痛快。

这也达到了周复礼的目的,将这些人阻在这个地方。

好不容易第一批人吃饱了,又有新的读书人加入。

一群孩子开始换底料,准备新的一锅,第二批继续……

吃饱了的人等着结账,顺便吹吹风,欣赏欣赏风景,暇意非常,也没想着立马去拜访周复礼,这个时间是饭点,哪有刚好饭点去拜访人的。

这些孩子没读过书,更不会算账。

不过周复礼将知墨安排来了,知墨虽然算不来复杂的账,但数数他还是会的,周复礼将一串定价为一个铜板也不无这个原因。

等知墨数完竹签开始收钱,一群读书人也有些惊讶,他们不知不觉居然吃了这么多,平均一人怎么也得五十串往上了。

不过味道的确绝了,这钱花得值得。

而一群孩子,看着放筐里的钱,直接就有些傻眼了,这得有多少啊他们平时有一个铜板在身上都能高兴好久。

要不是他们现在忙活不过来,他们能傻乐呵得跟白痴一样。

以及还有点小羞涩,地里的一棵菜他们都能串出好多串儿。

不过问题还是来了。

首先茶水没有了,他们准备的好几壶茶水居然这么快就消耗光了。

几个孩子提起茶壶往山上跑,“我们去请知墨他娘再帮我们烧一桶。”

再然后就是菜也快没有了。

他们准备的菜其实挺多的,估计周复礼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往年在洛阳太傅府都是陆陆续续来的,所以倒没觉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