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处变(第2/3页)

“太傅的这篇文章怕是不容于世,这才无火自燃,不见于天。”又有人小声嘀咕出声。

哗!

这可是用来祭祀上苍,避易灾祸的,岂不是说……天不佑我大晋。

一片黯然。

周复礼心里却松了一口气,本来他还想着怎么引导一二,让事故看上去顺理成章,没想到这个袁大人就帮了他一把,这个理由也好,正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要真让他自己去引导还真不好办,因为他现在还没适应这个时代的说话方式,说话磕磕巴巴,舌头都捋不直。

最后还是左相王雍出声呵斥,结束了朝堂上的哄乱,“不过是毁了一篇祭文,有何惊慌失措,只要克己还在我大晋,让他再写一篇便是。”

周复礼:“……”

这不是坑学生吗?他好不容易……

王雍又补了一句,“一篇不行写两篇,两篇不行写三篇,只要心城,天……必佑我大晋。”

“天必佑我大晋!”三三两两的声音汇在一起。

周复礼:“……”

还两篇三篇?他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但他敢反驳说他不写?他敢说他写不出来?他可是大晋第一名士,文坛小圣人。

作茧自缚,不过如此,周复礼的心里凉洼洼的。

朝堂上百官这才停止了讨论,这时,司马煜沉声说了一句,“那就有劳太傅了。”

周复礼心中苦涩,拱手答了一声,“喏。”

至少他的死期延迟了,今天不用死,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不然怎么办?

至于退蝗虫文,还是得想个办法彻底解决,不然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人寝食难安。

在周复礼思前想后之中,在朝臣的感叹声中,今日的朝政也结束了,当值的公公询问了几遍还有无要事当奏后便散朝了。

为了避免和别人交流,周复礼慢悠悠的落在后面,等他走出金殿的时候,外面的百官已经散去。

心里松了一口气,暂时不和人接触不和人交流总是好的,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不被人看出端倪。

不过周复礼也没有就此离开,因为他今日的战场可不仅仅只在金殿之上。

果然,没一会儿,一个小公公跺着小碎步跑了过来,“周大人请跟我来,陛下已经在正勤殿等着了。”

正勤殿,小皇帝上课的地方。

他是当朝太傅,需要每日给小皇帝上课,这几天呆在家里写祭文,这才暂免了这个职责,不然以他主魂苏醒时的慌乱情况,早露馅了。

如今他来到皇宫,肯定免不了要去正勤殿走一遭。

这一点在他的预料之中,进宫前,他就将他能想到的可能情况推演了一遍,不谨慎不行,性命攸关的事情。

周复礼性格淡泊名利,虽然名声响亮,但和官场上的人交往都不深。

这一点对现在的他来说是好事,但……小皇帝司马煜不同,小皇帝从市井接入宫中三年,他就教了三年,虽然两人的关系不佳,但不得不承认周复礼的一言一行都刻在小皇帝的脑子中

可以说,哪怕表现得再细微的差别,司马煜都有可能察觉出来一些蛛丝马迹。

“这下麻烦了。”周复礼边走边想,而且,他这是去授课,总不可能一直闭口不言,他又要如何解释他现在这个突然捋不直的大舌头?

再说,授课教的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他这具身体虽然学过,但就像储存在脑袋深处的记忆一样,现在连融会贯通都做不到,更别说教别人。

这可怎么办?

“周大人,到了。”这时小公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周复礼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往眼前的正勤殿走。

走进正勤殿,殿中分列坐着一些年龄大小不一的学生,都是小皇帝的陪读,功勋世家的一些后辈。

周复礼第一眼就看到了司马煜。

如今的司马煜已经不是才入宫时瘦瘦弱弱的样子,长得比周复礼还结实了不少,身高也跟竹节一样,一天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