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章 恩怨收场(第2/3页)

公孙康甚至有怀疑巡查司在借力苦教的风波,以大义的名义彻查豪门世家,将原有的格局不断打散,诸多权利不断收归国有。

提前抽身而出未必是坏事。

该招多少,该写上多少,公孙康心中慢慢有了谱。

只要徐直不拿刺杀巡查司少府,拒捕,蔑视帝国律法等大帽子框他,他这一生都在律法规则内行事,所做之恶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是他们老一代的通病,没多少人可以抵得过,或多或少存在过错。

罚款、监禁。

判罪时无疑只有这两项,远没到死刑的地步。

最终只是损失钱财多少和丧失人生自由多少年的问题。

家族不会被拖垮。

承受的后果比徐直隔三岔五挑战要强的多。

公孙康下笔如飞时,徐直的食指也在不断的敲打着案桌,声声敲击声,不断响彻在诸人的心房。

与公孙康的恩怨到时候收场了。

他并非得势不饶人的人,需要把握该有的尺度。

这是东岳上下都在关注的事情,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导向。

公孙康所做之错事,诸多高门大户都有沾边,刑责过严,他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刑责过松,让诸多世家轻松,赵牧,尊上等人还在看着呢,只怕到时给他一棒子。

一些事情捅穿时很痛快,面临收拾之时需要俱全。

如今就看公孙康主动承认多少罪。

巡查司没可能去调查清楚这诸多的卷宗,将一件一件事情完全佐证。

诸多的卷宗上记载的事例过久,许多事情甚至已经被人忘记。

证人,证物,想重新翻出来的难度极大。

大修炼者们活的太长了,一些相关涉案人甚至已经死去数十年。

公孙家族近年的一些卷宗是不疼不痒,难做大用。

公孙康能主动认罪是最合适不过,这省了他不少事,对双方都有利。

案桌下的公孙康誊写的时长比徐直想象中要更久,近三个小时之后,他才收手。

这比藏素心招供时所写的多太多了。

大修炼者们写字速度极快,公孙康可能写了数万字。

“罪人公孙康自十六岁始,因小有天资,不可避免沾染了一些恶习,行事跋扈,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

“思及一些往事,痛恨自己过往所为,从此愿意洗心革面,还望巡查司能给予公孙康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公孙康很是痛快的呈交上了招供书,坐在下方等待徐直的翻阅。

他心中也在暗暗估算着自己要付出的代价。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招供书上自然不会只有他一人,牵连者甚众。

亲朋好友,子孙后代,达官贵人,或多或少有沾边。

罪名他是认了,徐直能不能查,敢不敢查那是他的事情。

时至今日,公孙康觉得自己也算是扳回了一局。

徐直按铁律开查,他就是第一个泥潭,后面还有无数的泥潭等着他。

要吃亏大家一起吃亏。

踩进这个坑,徐直也别想轻易脱身,必然要得罪一大波人。

徐直不查,那便是目无律法,对违法违纪无视,以后多少要落人把柄。

“你可曾想好,这上面是否还有疏漏?”徐直问道:“莫要有疏漏,待将来查验时漏罪并罚,惩罚的力度远比现在要强。”

“没有,我一生参与心愧而未罚之事,只有这么多。”

刑律在慢慢修正,公孙康招供书上有一些罪行在当今看来甚重,但在那时又符合律法,难以断罪。

这是公孙康的忏悔录。

记载了他一生心中感觉大大小小的违法事,甚至包括未处罚的违章驾驶,徐直感觉这老头把自己所有过错都例出来了。

某些案例极早,牵涉时间非常长,需要辅以当时的律法参考,再加上手中的卷宗,饶是徐直看了都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