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3/5页)

李玄度脚步一顿,慢慢转脸,望了她一眼,微微点头,随即离去。

菩珠独自在走廊上怔立了片刻,无精打采地入了寝堂。

接下来的数日,每天都是一样的事,入宫守灵,回府睡觉,循环往复,枯燥至极。

她回京时,太后已是停灵多日。七天之后,便是灵柩送往皇陵落葬的日子。

当天方四更,整个皇城便喧闹了起来,从皇宫通往城外送葬之路的那段街道,灯火通明,缟素一片。皇帝亲自送太后灵柩入葬。自皇帝之下,后宫嫔妃,文武百官,浩浩荡荡,一行数千之人,更有无数侍卫随驾,出发上路,去往皇陵。

菩珠带着李慧儿同车,随驾送葬。

已是暮春时节,天气渐热,又正当晌午,车顶晒着日头,车厢吸热,里面渐渐变得燥了起来,李慧儿的额前已是微微沁汗,菩珠卷帘透风,忽见远处一列人马朝着这边疾驰路过。虽距离有些远,但一眼便认了出来,领头的人是崔铉。

去年秋狝过后,她便再没见到过崔铉的面了。知他在秋狝脱颖而出后官升得很快,如今才小半年,观他孝下的服色,已是四品的羽林上骑都尉了,此次发葬,应也担着护卫之职。

他如风一般纵马掠过,在道上扬起一片尘土,惹得前后马车上的贵妇人们纷纷抱怨,一边咒骂,一边忙不迭地降下帘子挡尘。

车厢里卷进了一阵尘土。

菩珠微微怔忪,缓缓放下帘子,转头,遇到李慧儿望着自己的目光。

她小心地道:“阿婶你怎么了?方才那人……”

她想说以前遇见过,略一迟疑,又闭了口。

菩珠笑了笑,摇头道无事。

从京都到皇陵的这段路,沿途修有几处驻跸之所。一路顺遂,起初并无任何意外。

第三天的晚上,行至中途,晚间驻跸之时,为表对太后的哀思,皇帝住在简帐之中。

深夜,菩珠正在自己的寝处辗转难眠,沈皋秘密传唤。

菩珠心知躲不过去,起身出来,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来到皇帝大帐之外,入内,看见皇帝一身孝服坐于案后,手中还拿着奏章,似在连夜批折,上前跪拜。

皇帝放下奏折,抬起头,一双眼睛里泛着血丝,看起来没有睡好的样子,满脸疲态,看了她一眼,问:“你从同州归来之时,去了何处?”

菩珠知隐瞒不了,应道:“臣女去了上郡马场。”

“为何要去那里?”皇帝的声音喜怒不显。

“启禀陛下,姜毅是我父亲生前好友,我在路上遭到追杀,又生了病,不敢回京,别地无处可去,想到了他,为求庇护,也因为往那个方向的路偏僻,追杀我的人应当不会想到我会往那里去,故前去投奔。住了些天,秦王去了,不过宿了一夜,次日便将臣女接回。”

皇帝道:“姜毅现如今怎样了?”

“我看他与世隔绝,一身颓态。”

皇帝闭目不语,菩珠屏息等待,忽然外面传来启奏之声,道端王和驸马韩荣昌结束了同州的治疫之事,回京奔丧,连夜追赶,方追至此处,此刻人就在外,等候面圣。

皇帝睁眼,看了眼菩珠,一旁的沈皋会意,示意她起身,将她引到大帐用来分隔内外的一排屏风之后,低声命她等着。

端王和韩荣昌入内,二人皆服孝,看见皇帝,下跪先吊太后哀,各自抹了把眼泪后,向皇帝禀告同州的差事,道仰仗皇帝陛下的天恩,他二人侥幸不辱使命,如今当地的民生,已是恢复如初。

皇帝详细问了些事宜,听罢回复,微微点头,勉励了二人一番,命退下歇息。

端王和韩荣昌退出去后,紧跟着,外面便闪身入了一个监人,对着沈皋低声说了几句话。沈皋立刻走到皇帝近旁,附耳道:“陛下,方酷刑之下,那监人招供了,道是收了太子的好处,替太子留意陛下言行。若有异,太子命他立刻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