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娘儿两个(第2/4页)

“天子无戏言。”

李承策轻轻颔首,“回去收拾东西,明日便离开这里。从今往后,世上再无你宋霓云,也无李明轩和柳沉舟。”

这是要他们往后隐姓埋名了。

但只要他们一家三口能在一起,隐姓埋名又有什么关系?

宋霓云没有想到李承策竟然会如此大度。心中感激,屈身跪拜,恭恭敬敬的对他磕了三个响头,诚挚的说道:“多谢陛下。愿陛下往后身体安康,事事顺遂。”

事事顺遂么?

李承策看着宋霓云渐渐消失在庭院中的身影,唇角弯起一个酸涩的弧度。

我只愿早日找到瑶瑶和我的孩子。

放你们一家三口团聚,也是希望我们一家三口能早日团聚。

但是瑶瑶,你到底和孩子在哪里?三年间东宫影卫几乎踏遍大景朝的各处,但为何总是找不见你和孩子?

难道你果真在三年前就已经......

心中一阵恐慌和钝痛袭来,李承策不愿再往下细想,伸手拿了一本书看起来。

但虽然目光落在书页上,却连一个字都看不进去。

他以往从不信鬼神,但这三年间他却命人盖了好几所寺庙,也命人重塑了无数金身,只愿孟瑶和孩子尚在人世间,终有一日他们一家三口能团聚。

*

中原的柳树已经开始吐翠,远在西域的于阗却依然一丝春色也无。

城中一处小小的普通宅院,有一个小孩儿正背对着房门蹲在地上。

是个女孩儿。头上梳着双丫髻,每一边发髻上系了一根粉色绣海棠花的发带,身上穿的是一件同色绣海棠花的衣裳。

她头低着。一双小手张开,露出里面握着的洁白如雪的面粉来。

手一翻,将面粉倒到旁侧一个堆的小小的沙堆上面,然后拿了一只小水壶往上浇了些水,再揉起‘面团’来。

看她的手法熟练,显然不是头一次做这种事了。

只是她正玩儿的高兴,却猛然察觉到有阴影罩顶。

连忙回头一看,就见身后站着一个年轻女子。

女子穿一套浅绿色的衣裙,腰间系一条蓝底迎白花的围裙,相貌生的甚是娇美。

只可惜这会儿她肃着一张脸,右手拿着的擀面杖还一下一下在左手的手掌心里面敲着。

对上小女孩儿的目光,她沉声发问:“昭昭,你在做什么?”

这女子正是孟瑶,而这名叫昭昭的小女孩儿,就是她的女儿。

想当年孟瑶跳下瀑布之后被康家父子所救,一路跟着他们两个来到于阗。

康家父子原是想要留她在自家居住,但孟瑶不惯受人这么大的恩情。所幸当日她藏在怀中的那包首饰未曾遗落,便拿出两样来卖了,然后典了这所小院居住,又置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虽然身上依然留有几样首饰,但也肯定不能坐吃山空。于是孟瑶便开始做些绣活拿出去卖。

好在这于阗也有中原人开的绣铺,因着本地绣娘稀少,她绣的东西又极精致,所以便能卖个不错的价钱。到后来绣铺但凡接着活了,只要她有空闲,就会直接交给她来做。家计倒是不用操心了。

孟瑶便这般在于阗安顿了下来。

彼时她已怀有四五个月的身孕了。

因着先时被李承霄所掳,途中被迫服用了一些使身体绵软无力的药,后来又跳下瀑布,孟瑶很担心对腹中的孩子不好,于是后期她虽然得了两次风寒,全身滚烫似火烧,但依然不肯用药,硬生生的扛了过来。

但到底还是有些影响的,孩子不足月便生产了下来。

生下来的时候瘦弱如同小猫,哭声也十分的微弱。

孟瑶第一次做母亲,心中原就没底。见着孩子早产,生下来又这般孱弱,便忍不住总是看着孩子哭。

因着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正是天明之际,便取名昭昭。

自此便小心的养育着,到半岁的时候终于长的白白胖胖起来,与同龄的孩子相差无几,孟瑶这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