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即将到来(第3/5页)

因此,现场那是欢笑一片。

一部分人去领礼品,另一部分人则好奇地走进铺子里,想看看这家铺子除了方才试吃试用的,还有什么稀奇东西,还有刚刚自己尝过的那些好吃食,都卖个什么价钱?

而领礼品的那一队则是欢笑不断。

站在大箱子前头发礼品的崔小强笑眯眯地给大伙介绍着。

“您是选脖套,还是手套,还是围巾呀?”

“啥是手套啊?”

围巾这个大伙都知道,但手套可就又是个新鲜物了。

“喏,就是这个……”

崔小强就随手招过一个小朋友来,正好是许小山,让他戴了两只深蓝色的毛线手套,给大伙展示,“天冷戴着不冻手。有大人样式,也有小孩样式。”

其实他们今天发的这些小礼品,在围观群众看来,那是大出血了。

可放在现代,义乌批发也就三五百块钱的。

去年朝圩村种的棉花少,也就够用来做实验的。

今年种的面积多了,小型的家庭棉纺厂也开起来了。

用棉线和羊毛交捻出来的混纺线,织出来的手套和脖套围巾,舒适又保暖。

再加上半自动的加工,几个老太太聚在一起,边聊着大天,边织着,一天就能出几十套。

“这可实在是新奇,给来一套小孩样式的!”

“我要一个小闺女戴的那种粉围巾!”

“要脖套!”

“我要男娃用的手套!”

“哎呀,我有两个儿子,这可怎么是好呀?”

虽然领到牌子的大部分都是大人,可他们领礼品的时候大都挑了能给孩子用的。

还有人因为家里孩子多,而只能领一份发愁的。

旁边的人就打趣他,“这铺子不是开了,你进去给孩子再买一份不就行了!”

总不会都打算白来吧?

那人被其他人拿话一激,也确实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打着哈哈,迈步走进了铺子。

“嗯,那就再买一份!”

等走进铺子,他眼前就豁然一亮。

这铺子的窗子,比别的铺子至少要大一倍有余。

这就让屋子里光线明亮,那崭新的木制货架只刷了层清漆,占满了三面墙。

所有货品都摆货架上,下头挂着个小木牌,木牌上头写着价钱。

不过三面货架前头就站了三个伙计,都穿着干净崭新的衣裳,笑容可掬地回答着大伙的提问。

“这个羊毛衫一件多少钱?”

“大人的一件八百钱,小孩的一件是六百钱,坎肩穿着最方便还实用,才五百钱……”

问价的人愣了下,就一个劲的摇头,“这也太贵了吧?”

那伙计嘴皮子还挺溜,“这样一件衣裳,保存得好可是能穿好些年呢,您在外头肯定也瞧了摸了,是不是比棉袄轻便利索,还暖和?还更透气?那棉袄要是一出了汗,或者到了阴天下雨的时候,受潮了……好家伙,那穿在身上死沉死沉的,可算是落到冰窖子里头去了,有这么一件羊毛衫可就不一样了,您里头贴身套上一个,外头再罩个夹袄,活动方便还精神,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而且今儿是新店开业,打八折,过了今天可就没这个价喽!”

“我给您算算这个账,五百钱打八折,也才四百,四百文钱,您至少穿十年,一年才四十文,就能让整一年都精神体面,吃席的时候把外头的大衣裳一脱,夹个菜,酌个酒,都利利索索的……您说值不值?”

这伙计姓刘,正是朝圩村的小伙子,先前跟着一起来开过荒,流过汗,修过房的。

这不,一起来的小伙子们,有娶了媳妇的,也有被赏了个漂亮姑娘的,他们这些单身汉们,可不是就得再加把劲儿么?

司村长开这个铺子,一个是为了卫星村在这里站稳脚跟,二也是给他们提供个机会,多认识外头的人,靠自己的能力,说上一个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