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二二九章

穆安之差使不忙,倒是李玉华每天神采弈弈的张罗施粥赈灾的事,穆安之发现,妇道人家的事还颇有几分门道。银子怎么用,用在哪里,要买哪些东西,李玉华还在家里开了个小会。

来得人很是不少。

慈恩会的章程原是当年明圣皇后定下的,历代都是皇后、太后主持,如今蓝太后管着慈恩会的事。不过,蓝太后也不可能亲历亲为,大都是听下头回禀。因慈恩会涉及银款之事,还有数位宗室、夫人做监察。

先时穆安之没差使,蓝太后就把慈恩会交给孙子练练手,也省得闲着无事。后来便让李玉华代管,这是蓝太后的私心,想着李玉华年轻,再加上少时在乡下老家长大,虽则人聪明伶俐,可有些功课,没经过就是没经过,蓝太后给了李玉华一段补习的时间。待慈恩会的事李玉华熟了,蓝太后三个孙媳,总不能太过偏心,便将二皇子妃与太子妃也拉到慈恩会,有什么事叫着三个孙媳一起,一碗水端平。

不过,太子妃二皇子妃婚后很快有身孕,生孩子比慈恩会的事要紧的多,俩人都忙着怀孕生子,最终还是李玉华管的多些。

何况李玉华本就爱出头管事,大家也便随了她。

自从皇子妃们加入,凤阳长公主便把手里的一宗事让儿媳方氏接手,永定侯夫人也把自己在慈恩会的位子让给长媳唐柔然,余者纷纷效仿,也是想着孩子们长大了,该让孩子们多在一处聚一聚说说话。

是的,慈恩会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便是社交功能。

能在慈恩会担个监察职位的,都是帝都一等一的女眷。蓝太后凤阳长公主都看李玉华不错,便是因为李玉华能在慈恩会站住脚,她还能张罗着大家伙做些事。这就很不容易,何况李玉华是真的用心做事,也有些闲言碎语说她邀名儿、爱显摆什么的,只是私下絮叨,没人敢说到明面儿上来。

如今长辈们退居二线,太子妃家的小皇孙昨儿个咳嗽了两声,太子妃一向拿儿子做命根子,非但宣了太医,从昨儿开始就自己不错眼的看着儿子,这慈恩会的事,她就请了个假。

二皇子妃性情柔顺,一向不争这个,如今城外流民的事,也是李玉华第一个告诉蓝太后的,故而这会就是李玉华在自己家里主持。

蓝国公府的大少奶奶说,“现在城里粮价飞涨,每石米就要八百钱,涨了两三倍,娘娘,咱们这银子,虽是买粗粮,怕是不能按往日价算。”

唐大奶奶也有此担忧,李玉华道,“这只管放心,朱家世代做粮草生意,咱们一直是在他们那里买米买粮,他们的价钱一向公道,我打发人问过朱阅,她家的粮食是自湖广运来的。湖广粮价浮动不大,还是以前的价格。”

云章郡主道,“咱们东穆地方大,其实哪年都有受灾的地方,以往倒没见粮食这样疯涨。”

二皇子妃点了点头,她们都是主持内闱的女眷,对米价粮价要比男人更敏感。

第一次参加会议的嘉悦公主有些不解,“三嫂,既然朱家的粮食便宜,大家伙为什么不去她家买粮呢。”

李玉华道,“他家是做大宗粮草生意,并不零散卖。帝都粮食突然涨价,朱家的存粮也被上门求购的粮商扫荡一空。其实,哪里就真缺粮了,无非就是有人放出风声,令百姓惴惴不安,再加上商家屯粮的多,卖粮的少,这样下去,粮食还要涨。”

嘉悦公主有些明白,“想来这也算囤积居奇了。”又问,“这样的事,朝廷不管么?”

“积年的大粮商一般不会这么干,就像朱家,他们经验丰富,知道这事长久不了,也招朝廷反感。银钱的事该户部管,户部出手也就三两天的事。别忘了,有常平仓呢。”李玉华是穆安之给补的课,自来帝都发现自己学问不够用,李玉华每晚都跟着穆安之念书。穆安之以前也没当过先生,他是自己少时学什么就教李玉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