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3页)

魏学冬自然接受到了众人视线的压迫,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那就不能再退缩,咬咬牙,继续道,“我这卷上无一错漏,却是为何只得了第七。”

此言一出,其他监生都有些恍然,再看了自己的试卷,或多或少被划出了错处,便也都不解的看向曹学正。

曹学正本来听了魏学冬的话,还真以为是他们的错漏,突然想到一事,反问到,“你真以为自己无错?”

这下轮到魏学冬不明所以了,脑中一下子闪过许多念头,学正这是何意,不免又将试卷从头到尾看了清楚,还是无一遗漏,要是有错又为何不标注出来。

“还请学正为学生解惑。”魏学冬作揖,一如方才的坚持自己的态度。

曹学正叹息一声,“你见你经义第十五行写了什么,再来与我说。”

魏学冬惊疑,难道自己触了什么律条,便很快的找到了第十五行,等看到自己写的字后,心中猛的一颤,他当时难道是昏了头,怎就将那三个字直接写了出来?

“可见到了,如今还有什么要说?”曹学正看他模样,就知道他意识到了,便又问。

魏学冬此时恨不得将试卷直接撕毁,怎还有什么话可说,惨白着一张脸,对曹学正拱手,“多谢学正。”

曹学正眼含深意的看了他,也没应他的话,却是直接对着众位监生道,“你们切要记着答题要仔细,以免违反犯上、犯下之禁,到时且不说中举无望,还会为自己招来灾祸。”

这下此前不明白魏学冬那样反应的众人也都心里明了,怕是他的经义便提了那禁忌。

谢青云和孙番三人则是比别人想的更深点,经义的题目是“法的取舍”,若是说犯了禁忌,那魏学冬多半是写到了先帝崇呈帝。

就像是真正历史上,明朝万历二十六时务策是“论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而崇祯帝则是更为关注策论,便出了“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这题。

士风为何不正?上行下效,可谁又敢说皇帝的不是。

而在这个小说世界也是借助了明朝的一些史实,崇呈帝本就不是大才之人,只是兄弟相争,争到最后,竟只剩了他一个能承大统。

只是崇呈帝根本不适合治国,被朝臣压制,没有自己的主张,让朝代一下子从“严”法到了“松”法,所以宣德帝上位后,才会步步艰难。

谢青云便是猜测魏学冬可能是写的太过尽兴,直接将崇呈帝也给带了出来,而试卷上若无其他大的错处,学正们一般不会标注,可崇呈帝这是禁忌,学正们自然不可能单独划出崇呈帝,这便是

魏学冬最大的过错。

学正没有直接将魏学冬这张试卷关进小黑屋已经是手下留情,却不好直接指出来,怕是也想等着魏学冬自己发现。

只是曹学正应该没想到魏学冬竟然就这么直接质疑出声,所以也没做委婉。

魏学冬此刻背后早已被汗浸湿,吹来一阵风,就是一股凉意,心中仍然是惊魂未定,他不敢想像,若此次是科举,他将会是什么下场。

不说苦读全废,还会招了牢狱之灾,祸从天降。

直到曹学正提醒两次让他坐下,他才神魂不属的落座,曹学正开始讲起了经义,而魏学冬则是直到过了半节课,才堪堪心定下来。

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名次之事,若是他没有犯了禁忌,也不是没有可能直取头名,毕竟除了这一个地方,他就没有其他错处。

此时魏学冬心中真是懊悔万分,这个后悔他实在不甘心,谢青云也不算是真赢,论学识他不会比谢青云差。

接下来的半节课,魏学冬满脑子都是这个念头,并且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个赌约他不会认的,再赌一次才算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