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206(第3/4页)

武则天闻言,笑了。

女皇叹息一声,有些头疼地说道:“宋璟这个年轻人,我很是喜欢。可他怎么总是咬着周兴来俊臣这些人不放呢?”

说起宋璟和周兴来俊臣等人的这些事,此事没娘,说起来说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女皇武则天还是太皇太后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识好歹跳出来拦路,拦路之人,有为官不干不净的,也有为官清廉安守本分的。不干不净的人,收集了证据找个错,处理了就可以。但那些不容易挑出错的人,怎么办呢?

为此,武则天养了几十个酷吏,专门让这些酷吏捏造证据,陷害朝廷命官。

一时间,朝廷人人自危。

在女皇还没登基前,周兴来俊臣等人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只要是周兴来俊臣举报的人,十有□□,她都会点头让酷吏去办了。

宋璟掌管御史台,直接向圣人负责,专职找茬弹劾官员。身为大唐高级司法部门一把手的宋璟,就很看不惯酷吏那套连坐和屈打成招的做法。但身为朝廷命官,除了时时警惕无耻之徒的陷害,御史中丞也还想为大唐为圣人做些实事,因此都努力克制不与酷吏正面冲突。

那样的克制,在武则天登基前后一两年,是十分克制。

可最近一年,大概物极必反,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御史中丞宋璟就能跟酷吏杠上一次。有时气急了,他能当着圣人的面指着周兴来俊臣等人的鼻子骂,说他们陷害忠良,视国家律法如无物,祸乱朝纲,总有一日,他会将他们绳之於法,将他们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那场面,是一触即发。

满朝文武百官,谁也没有像宋璟这样的。

每次遇上这种情况,女皇都四两拔千斤地把宋璟安抚了。

女皇能有今日,酷吏功不可没。而且如今朝政虽然有条不紊,可她刚登基之时,民间不时发生动乱,要她退位,还政李天泽。这些事情发生得多了,在女皇看来,满朝文武对她似乎都是口服心不服。

为了震慑这些人,武则天只好重用酷吏。

只要酷吏说哪个人有谋反的迹象,本着宁可杀错不可放错的原则,武则天就让他们去办了。

至于那些大臣在狱中受的那些苦,那些被连坐的官员,被无辜牵连的人命,与她手中的权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酷吏横行。

宋璟很看不惯,私下曾与女皇说:“若是从前,圣人要重用酷吏,璟尚能理解一二。可如今,朝政在圣人的掌管下有条不紊,百姓安居乐业。周兴、来俊臣等人早该功成身退,圣人为何还要留他们在朝堂,纵容他们践踏大唐律法?”

武则天无言以对,但还是选择了维护酷吏。

近一年来,宋璟简直是盯着酷吏不放,他自己暗中收集证据,还想要说服大理寺卿与他一起。

这世道,谁不恨酷吏,可谁都不像宋璟那样,好像是赶着要送死似的,天天逮着人不放。

大理寺卿上有老下有小,顾虑甚多,被宋璟缠得没办法,只好哭丧着脸去找圣人,说臣才疏学浅,无法胜任大理寺卿职位,请圣人将臣调离大理寺卿。

当得好好的,怎么会自请调离?

武则天追问之下,大理寺卿将宋璟缠着他之事说了。这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圣人和酷吏的那些事情,谁不心知肚明。大理寺卿不想与圣人作对,把这些苦衷摆在台面上也没什么不行。

武则天苦笑不得,她对宋璟这个年轻人既偏爱又无奈,只好准了大理寺卿的请求。

大理寺卿一职暂时悬空,她让狄仁杰推荐个人选,却没想到狄仁杰推荐了薛绍。

薛绍在离开长安前,一直在大理寺任职。离开长安,在扬州府又立下政绩,将他召回长安当大理寺卿似乎没什么不妥。

但武则天又怎会不知道狄仁杰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