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197(第2/3页)

武攸暨进去紫宸殿,朝武则天行礼之后,便拿出一个册子给武则天。

“姑母,这是陆路修建的初步计划,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该要如何解决,在册子上也已列明。”武攸暨恭立在武则天座位之下,俊朗的脸上带着笑意。

武则天身旁的上官婉儿走下台阶,将武攸暨手中的册子接过,呈上给武则天。

武则天翻着册子,这是李治在世的时候,就心心念念想要修建的陆路。只是那些年大唐边境不时爆发战争,境内不是天灾便是人祸,一桩接着一桩,令人焦头烂额。李弘登基,深知大唐子民需要休养生息,也并未有大的举动。

如今到了武则天主政,她终于想起要把此事提上日程。

李治和李弘曾心心念念要做的事情,若是让她做成了,那可真是一件大事。

武攸暨确实是个人才,他把修路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多都列在了册子上,从哪一个州府开始,到哪一个州府结束,第一阶段通到哪个州府,第二阶段又到哪个州府,每个阶段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开支,每一项都列出来了。

这样分阶段执行,也不必担心若是国库空虚拨不出银子时,会把整个陆路工程都废了。也考虑到了人力物力的分配,若是举国修建陆路期间,边境突发战争需要征集兵力,抽出大部分的人应援边境也不会影响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武则天合上了册子,目光赞许地看向武攸暨,说道:“你考虑得很周全,我会交代户部尚书,让他在陆路修建的经费上,不要磨蹭太多时间。”

武攸暨听了武则天的话,微微躬身,恭敬地跟武则天说道:“姑母,此事非攸暨一人之功,除了工部各级的同僚,护国寺的妙手大师,还有英王也出力不少。”

武则天闻言,眉峰微挑。

太皇太后近几年宠信护国寺的妙空大师,妙手大师是妙空大师的师兄,太皇太后也是见过的。妙手大师出家前是个出色的匠人,年轻时走遍五湖四海,大唐陆路的修建图,也是多亏他不少。但英王李显……这个人倒是出乎武则天的意料。

可不是么?

英王李显自小就是个顽主,既不爱念书,也不爱练字,满脑子都是玩玩玩。

李显年幼之时,经常把李治气得额角青筋直跳。

好不容易熬到他出宫建府,他又掉进钱眼里去了,天天都是那上不得台面的生意经,三天两头被大臣投诉。李治听大臣们投诉李显的荒唐事,听得耳朵起茧,感觉自己在大臣面前都有些抬不起头来了,可熊儿子依旧荒唐如故。

李治驾崩,李弘即位。

李弘忙国家大事都忙不过来了,是没空管教这个弟弟。

太皇太后根更不想管教,英王李显安安分分地当个纨绔,对她来说是好事一桩。

更何况她向来溺爱李显,如今她是太皇太后,李显没半分心思放在朝政上,还是每天想着莳花弄草挣银子,很令她省心。

所以如今皇室宗亲的亲王郡王们都被太皇太后困在长安的府邸里,前几日就连相王李旦也被限制出门了,唯独英王李显还有自由,天天念叨着他的生意经,偶尔还找些新鲜的玩意儿进宫来讨母亲欢心。

“原来英王也帮你出谋献策了,不错。”武则天笑着将册子交给了上官婉儿。

“英王这些年在西市里开了商铺,又喜欢找妙空大师说话,认识许多能人。他不爱操心家国大事,但对许多事情都很有求知欲。”略顿,武攸暨忍俊不禁地跟太皇太后说道:“英王甚至还向臣建议,可以在每个州府连接陆路的地方,开设一些茶楼酒肆,如此一来,没有银子的时候,那些茶楼酒肆也能帮补一下。”

武则天闻言,板着脸轻斥,“胡闹。”

武攸暨笑着安抚太皇太后,“姑母莫要动气,英王性情向来如此,他满脑子都是生意经,什么地方能有商机,他最敏锐。太平前些天听说此事之后,还说要去找英王,让英王在大唐通往西域的商路上,开一家客栈,就叫天下第一楼。若是做得好,便让天下第一楼的分号布满大唐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