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有匪君子52(第2/3页)

李景初不由得好奇,问道:“子乔,是长安送来了什么好事吗?”

苏子乔嘴角微扬,将手中的信件缓缓收好,那是雍王写给他的信件。

苏子乔刚到西域的时候,小公主心中也是惦念着他的,会给他写信,会给他千里迢迢送来红薯。不过随着小公主的长大,如今小公主已经很少写信给他,雍王的信件倒是来得频繁些。

雍王跟苏子乔来往的信件中,时常会提起小公主。

苏子乔将信件放好,徐声说道:“太平公主出家了。”

李景初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什么?”

苏子乔勾唇笑了笑,随即轻哼了一声,转头跟李景初说道:“吐蕃国相钦陵前段时间不是送信来说他要出使长安么?唔,你让人送张帖子给到他府上,就说……我们今年番薯大丰收,请他吃番薯全席。”

李景初:“……”

李景初:“好的,将军。某这就去给您写帖子。”

李景初将手中的文书放下,走到案桌前摊开一张纸,提笔写起了请帖。

苏子乔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信,又转头看向窗外。

夕阳如血,令他再度想起长安的落日。

***

太平公主要出家,宫里为她修了个逍遥观。

李沄刚出家当上了道士,对这道士的装束和日常感觉挺新鲜,拽着永安县主一起在逍遥观里休闲度日。

薛绍和武攸暨两人难得一起入宫,李沄干脆将两个小表兄和李旦一起请到了自己的逍遥观来玩……不,是一起问道。

几个少年一进道馆,就看到穿着一身道袍的李沄,太平公主身材较同龄人高挑一些,从前变着花样梳起的头发,如今只是简单的束起来,头上绑了一根与道袍差不多的发带,发带垂落到腰肢的地方。

她本就长得好看,平日穿着设计精美的华裳时,一身贵气。如今简简单单一身道袍,清艳之色丝毫不减,却更显得身姿轻盈,飘然出尘。

李旦踏进观门,笑着与武攸暨和薛绍说道:“太平从前不怎么钻研道学,自从修好了逍遥观之后,倒是很有向道之人的风范。”

薛绍抬眼看向正在观内跟永安县主说话的李沄,不由得有些忧心,“太平以后不会沉迷修道,真的要出家吧?”

武攸暨闻言,笑了起来,“说什么呢?太平不会出家的。”

薛绍听着武攸暨十分笃定的语气,笑道:“你不是太平,又怎会知道她心中在想些什么?”

武攸暨倒是没在跟薛绍多说,只是看向观内的李沄。李沄已经看到他们来了,很是高兴得朝他们招手,“四兄,两位表兄,你们快进来。”

一身道袍的少女,眉间殷红朱砂,显得灵气逼人。

简简单单的装束,难掩雅丽。

武攸暨想,像太平这样的小公主,一出生便是被人捧在手掌心上的,谁都宠着她,谁都惯着她,她怎么会出家修道呢?他也不笨,如今也已经在工部挂职了,想起年幼之事,心中总是十分感慨。

太平公主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对被她放进心里关心的人,十分体贴。

之所以体贴,是因为想得多看得透,像她这样的人,越是长大,心中的牵绊便越多,大概是不会沉迷修道不可自拔的。

曾经将大明宫折腾得十分热闹的小郎君和小贵主们,如今已经长大。

李旦已经出宫建府,武攸暨已经入朝挂职,而薛绍正在孝期,等孝期一过,也会入朝挂职。

曾经热热闹闹的大明宫,如今就只剩下李沄和周兰若两个小贵主。

幸好,李沄和周兰若本就不是那种不甘寂寞的人,热闹虽然好,但李沄和周兰若也是喜欢清静的。

距离上次见薛绍,已经是三个月前的事情。

李沄望着如今眉目透着坚毅的少年,清丽的脸上挂着笑意,问道:“绍表兄去过长生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