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4/6页)

萧迟很恳切的,希望舅舅能赞同他,并支持他。

段至诚一时也不住该说哪个事,千转百回,最后也只能一咬牙:“唉!”

“舅舅领旨就是了!”

……

有了段至诚的支持,局面终于打开了。

朝堂上开始出现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多,并最终和反对声音持平。

争吵到了最后,萧迟一锤定音。

永乾二年四月十五,裴月明迁入大庆宫。

封闭了有近三百年的大庆宫正门重新开启。

甲兵林立,戎装整肃,朱达邬常分别为大庆宫禁军正副统领,陈云赵琅等也被裴月明一并带过来了。

周淳,葛贤,蒋弘,以及梁思等人自广阳门而入,停在侯见处略略整理仪容,等待召见。

片刻,小太监疾步而至:“殿下召。”

一行人忙跟随小太监,沿着朱廊往广阳殿大书房而去。

“臣等叩见殿下,殿下千岁!”

“起罢。”

裴月明微笑叫起,给诸人赐座。

接着,就说起朝中之事。

足足商议了一个多时辰,裴月明将处理好的光禄寺太仆寺和少府监诸事发下去,又商量了六部其他的一些事宜。

待诸事罢,周淳等人才恭敬告退散去。

大庆宫重新开启。

作为最有力的支持者,段至诚却是没来过的,他大约心里是颇有微词的,这个裴月明知道。

但她不在意,她也不怕段至诚在萧迟跟前说什么不利她的话。君臣有别,和以前不一样的了,不是什么话都能出口的。

就算说了,这个实际上也是看男人的。

萧迟主意定,说什么都白搭。

想着萧迟。

裴月明翘了翘唇。

他至诚。

她愿意全心全意和他相爱一回。

……

段至诚不来。

没关系,有的是人会上。

比如葛贤,比如蒋弘,甚至还有周淳。

萧迟登基,前有先帝留给他的心腹股肱,比如颜琼陈尚书,后有保皇党比如吕敬德李纪,还有数量非常多的中立派,包括许多两朝甚至三朝的老臣。

从前的宁王党当中,头一个就是段至诚段至信。

萧迟人多得用不完,他也不可能只用旧时心腹,他必须多用些前者,以迅速融汇掌控并平衡朝堂。

这等情况下,出头并不容易啊。

周淳想更进一步,葛贤也是,蒋弘更是想力争上游。

他们这些人,是一直都清楚裴月明的存在的。

也知道她的能力,还有和萧迟的感情。

前一年多的时间里,裴月明并没有彻底放手外事。在萧迟的刻意安排下,外人不知,但昔日宁王党却是知道她在的,私下议事也有让她参与。

周淳等人就隐隐约约猜到几分。

大家都是聪明人,不用萧迟暗示,他们就主动往裴月明靠拢,迅速成为大庆宫的第一批心腹人马。

另外还有梁思,梁思是裴父生前好友,在裴父病逝任上的时候,给了裴月明母女不少的帮助。他还上表哀悼并褒赞裴父清廉兢业,裴父那追封的从三品大中大夫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裴月明对亲族不感冒,但这些父亲的旧友故交却可以提拔起来,这些人天然就打上大庆宫的戳子。

一开始,萧迟并没有很大动作,只是将九寺五监中的光禄寺太仆寺和少府监的事情交给她,这三个都是不怎么重要的衙门,也没牵扯三省六部。

很顺利的过渡了。

一步一步来,不急的。

萧迟和裴月明商量过,打算将今年的荐举复审交给周淳和梁思,还明年的科考也安排一下,这些都是官员初涉宦场的摇篮。

座师房师,这些都是官场关系的重要纽带。

等这些和大庆宫有着天然瓜葛的官场新人逐渐融入,大庆宫自自然然就会全面打开局面。

与此同时,萧迟慢慢做出其他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