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4页)

长达三十天。

人仰马翻,这场让人身心俱疲的丧礼才总算告一段落了。

裴月明敷着眼睛足足瘫了三日,才算缓过来了。

然后她就更闲了。

先帝妃嫔少,旧时无宠也无子女,人就很老实不会折腾幺蛾子,不用人叫,就主动收拾搬迁移宫。

裴月明随口吩咐一句就行了,十二监各司其职,运行得也颇良好了,有什么小调整也不需要急在一时。

萧迟每天也有带政务回来,不过总体而言都是少。很多政务都需要召见大臣面禀并商议的,这个得在御书房进行。

不管是段至诚葛贤蒋弘等先前的宁王党自己人,抑或颜琼吕敬德陈尚书这样的其余大臣,还是冯慎邬常这样的暗卫护军,都不能踏入内宫半步的。

而裴月明,不互换了,她也不能轻易到前朝去。

皇宫和王府总是不同的。

于是,她就闲下来了。

芳姑见了就说:“娘娘,内官监上禀,说是长秋宫已经修整好了,不如您瞧瞧去?”

宁王府的一应人手配置也已挪进宫来了,萧迟和裴月明现在身边都是惯用的人手,还算便利。

“行,那就去看看吧。”

裴月明也没坐轿辇,就自己踱步出了门,沿着宫巷,漫步往西北方向的长秋宫而去。

大力太监就抬着步辇,远远坠在后方,以便主子累了,随时候用。

秋日的艳阳洒在身上,不过中秋已过,倒不觉得多少炙热,大青石地面晒得久了,薄薄的绣鞋底子踩下去,有点暖暖的。

裴月明慢慢走着,穿过最里一层的明华门,就进了内宫。

她现在还居住在重华宫。

重华宫室皇子居所,属内宫范围,但严格来说还不算正式的内宫,和后妃居住的后宫还有一个明华门相隔。

进了明华门,清净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正式的宫墙深深,重檐飞脊,一道又一道的宫巷红墙,很安静,安静得有点清寂。

宫院深深本就静,再加上如今先帝的后妃都悉数挪到西边的寿安殿去了,一个主子也没有,那就更加安静了。

沿着寂静的宫巷缓缓徐行,一路深入到长秋宫,裴月明抬头看了眼。

长秋宫的匾额刚重新镀过,映在秋阳金光灿灿的,三个遒劲的大字,是大晋第五代皇帝仁宗的亲笔。

长秋宫,大晋历代皇后的居所,三百余载了。先帝驾崩后朱皇后一挪出,内官监第一时间安排人手出来修整翻新,又反复洒扫。

非常用心,裴月明进去逛了逛,已看不出丝毫朱皇后的痕迹了。花树全部拔了重新规划栽种,内外廊柱全部清洗上漆,布置不管床榻桌椅还是帐缦地毯,一水儿都是新的,而且都是非常符合裴月明审美观的。

显然内官监也是做了不少功课。

“不错。”

连墙角缝隙都没有遗漏,非常用心,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真的很不容易。

裴月明看过,内官监这差事确实做得很好,有过当罚有功就赏,她不吝夸赞,“很用心,没什么需要改的了。”

想到想不到的人家都弄好了,“都赏了。”

内官监掌印陈太监大喜,忙跪伏谢恩:“谢娘娘,这些都是小的们该做的。”

裴月明微笑:“好了,继续勤勉差事,不可懈怠。”

“小的领命!”

逛完长秋宫,已经快中午了,于是就回去了。

长秋宫就是中宫,命妇之首,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这象征意义总是非常不一样的。知道归知道,但亲眼见总是不一样的。芳姑等人作为裴月明贴身近人,主尊从荣,所以她们都很激动,风风火火张罗午膳,走路都带风。

裴月明见了,也笑了笑,调侃两句。

唯独一个桃红。

裴月明刚来,她就伺候在侧了。从松江到潭州老家,从老家守孝一直到辗转京城,而后寄居,再到遇萧迟进宁王府。主仆二人共患难共困苦,相伴了足足快十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