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4/5页)

萧迟本人和裴月明,她虽装得非常相像,但落在知晓内情的人眼中,发现细微差别却不难。

萧逸这虽然是问句,但语气却很笃定。

裴月明没回答他也不在意,慢慢说:“把那个箱子找出来打开,然后焚毁,就会恢复如常了。”

他告诉裴月明:“那个箱子大概在矩州,应该是一个叫曲嬷嬷的人看着。”

“这曲嬷嬷是昭明太子的奶母。”

萧逸长吐一口气,一切都是命,要是萧琰没干这事,他没有写信,就不会有裴月明的出现。

没有裴月明,他想他的复仇计划未必会失败的。

或许,现在早解决了萧迟,他已经在急遁离开文州的快船上了。

不不,应该是说,甚至根本用不上布上这么复杂的一个局了。最开始的计划,是萧迟入朝失败,不堪崇文馆之辱主动就藩,在藩地解决他的。

萧逸由衷:“他很幸运。”

不像他,从出生起,运气从来没有在他这边过。

裴月明笑了笑:“我运气也不错啊。”

要说萧迟遇上她是运气好的话,那她认为自己遇上萧迟同样运道十足。

有时候人真的挣不过命,要是遇上皇帝,萧遇,甚至萧琰这类男人,那就真得吐血了。

任凭你有千般能耐,都不能不屈服于命。

萧迟也露出一丝笑:“是啊,你运气也很好。”

他由衷认同。

他的微笑有一丝淡淡的涩意,怔忪半晌:“我母妃就没有你的运气。”

“你知道我母妃吗?”

“你可能不知道,你和她很相像。”

他侧头看裴月明,在这个最后的少许时光,静听河水轰鸣,说起母亲,情绪翻涌,他忽然就很想说一说。

因为他直觉,裴月明会明白,她听得懂,她会有共鸣。

她和他母妃就是同一类人,她会懂他所有的愤慨不甘以及痛惜遗憾。

“我母妃三岁学文,五岁会诗,天资聪颖,举一反三。”

老申侯凭着交情请了一大儒坐馆家学,整整十年寒暑,老儒和老申侯痛心疾首,申元兄弟几个有多笨,淑妃就有多聪颖,诸子百家,经史子集,不管是琴棋书画,抑或仕途经济,俱一点即透。

“只可惜,她是个女子。”

仕途经济学得再好,官场朝廷再洞悉明悟,她既不能科举出仕,也不能承袭恩荫,她唯一能走的一条路,就是嫁人生子。

甚至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她唯有进宫一途。

上天给了她一个聪明的大脑,却没有给她一个合适的性别,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一切只能寄托在一个“良人”身上。

若这个所谓的良人是皇帝,在皇权的绝对碾压之下,甚至再多的聪敏才智也没有任何施展的余地。

“我四岁的时候,我母妃去世了。”

自他懂事起,他就知道自己不讨父皇欢喜,所以他总会很小心很努力。皇子三岁启蒙,小小孩童拿笔都还不大稳,师傅说写十遍的大字,他总会努力写上二十遍。

他想着他的努力被父皇看见,父皇就会喜欢他一些,继而喜欢他的母妃,让他的母妃处境不至于这么难堪,连宫宴都不能出席。

每逢他挑灯写大字,他的母妃总会默默摸了摸他发顶,后来他才明白,他母妃清楚没用的,但舍不得拂了儿子的一片孝心。

每次他写完字,母妃就会把他抱到怀里坐着,用热帕子裹着他的腕子轻轻揉着,温柔亲吻他的脸颊。

那时候小小的他还以为,会这么一直下去。

可一个阳光炽烈的中午,他永远记得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永延宫小太监哭着奔见上书房,“殿下!!”

“……娘娘薨了!!”

瞬间死寂。

他记得自己是跑回去了,冲了出去抛在地面滚烫的宫巷上,连抬轿辇的大力太监都没追得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