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3页)

步差池,粉身碎骨。

不能让太子历练后越发纯熟起来,也不能让皇帝慢慢削去他们的羽翼。

冬季是头风疾病急变的多发季节。

他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具体该怎么安排,他已心有数了。

但思忖过后,他还是不打算告诉萧迟。

他这外甥重情,也免他两难不好受了。

让他来吧。

……

九月旬,皇太子萧遇顺利完成的荐举审核的差事。

皇帝夸他处事谨慎,深肖朕躬。

又问及兵部尚书戚达,大将军仇崇等人,太子表现如何?

戚达仇崇俱道,皇太子殿下理事慎密,亲力亲为,全无疏漏,实乃社稷之福。

时满朝褒赞,东宫彻底走出先前低迷,重振声威。

另外,总参处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颜琼等人既得皇帝信重,自是有真才实干的,十几年厚积薄发,总参处很快成为除三省以外的另核心枢部门。

并且因为皇帝的重视和刻意抬举,时风头无量。

而作为总参处把手的皇太子萧遇,更是声势逼人。

在皇帝的指示和支持下,和两位弟弟斗得是如火如荼。

御史台频频上参人的折子。

常在河边走,哪可能点都不湿鞋?为官这么多年,从公务都私人品德,从头到脚去扒,多多少少能扒出毛病来的。

现在局势变。

皇帝以太子为刀,不断去贬谪或调离萧迟萧逸派的人。

点点地剥削,打压。

萧迟亲自指挥,沉着应对。

而段至诚则在做另外件事。

他以老太太的名义请了大夫进府长居,仔细询问后,调整并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正好入冬,地方大事小事不少,送往京城的折子越发多了。段至诚也不和奏议处斗法,尽可能多地将折子送过去,同时书省这边拟诏,尽量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写得越发细致繁复。

这段时间往御前送去的折子,工作量几乎是以前的倍。

同时段至诚发现,萧逸那边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双方默契地维持着个度。

这个度,就是根据大夫详述得出来的。

段至诚挑了挑眉,看来,这安王底下的实力比他们预料的还有更强些。

不过现在不是斟酌这些的时候,双方目前目标致对准个点在猛攻。

……

秋去冬来。

初雪降,而飞絮纷纷而下,及到十月下旬,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下。

寒风凛冽,大雪下得几场,已由初冬进入深冬。

有年腊月至,转眼已到了年根底下了。

深冬的寒夜,熏笼里的炭盆旺旺燃烧着,屋里点着百合香,淡淡又馥郁的香息把些许烟火味儿盖了去。

厚重的藏蓝色漳绒门帘掀,萧迟身紫貂皮滚边大斗篷,夹着满身风雪进了门。

裴月明迎上去:“今儿怎么这般晚?”

都快宵禁的时辰了,她还打发人去告诉他,实在不行在值房睡下算了,不要赶来赶去。

“葛贤的事,已经解决了。”

萧迟叫她进去,他身寒气的,怕冰到她。

解下沾雪的大斗篷,暖了会儿,二人才携手进了里间。

朝上斗得愈急,已经波及到萧迟近身的人了。

葛贤早年和继母有龃龉,双方各过各的,弟弟去世后也没合在起,后来弟媳与人通.奸致继母意外身亡,现在就有人扒出这桩旧事,弹劾他不孝。

这几日萧迟都在处理这桩事,今天已经解决了,飞马通知葛家人,老族长和族人星夜赶赴京城,作证并直接将继母休出葛家门,对方不得不闭嘴了。

事后,让葛贤出面给继母娘家填补了银两,到底母子场让好生安葬,并过继儿子让她有香火可续。

又补偿了弟弟房,并把侄儿侄孙接到身边照拂。

两边都没有意见了,并主动出面做证,说葛贤并无不孝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