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4/4页)

大晋朝一直都是这样,可到了本朝,却出现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当今皇帝并不是太子出身,他是庶皇子继的位。

这样自然而言,朱皇后娘家就很普通了。朱家是当今登基后才封的国公,兴盛十来年,底蕴势力远不能累世高门的永城伯府相比拟。

需知,段贵妃原是昭明太子妃。

昭明太子乃嫡长子,深得先帝疼宠,自襁褓时就被立为太子,待到成年,先帝亲自下场精挑细选,才选出不管家世品貌文采皆上上等的永城伯府嫡长女,聘为东宫正妃。

后昭明太子薨,行五的今上最终上位,动荡了一轮的永城伯府才得以重新稳定下来。

段贵妃是为段家带来无数流言蜚语,但同时带来的得益也是很大的。段家再蛰伏低调,那也是简在帝心,永城伯府不但重新稳定下来,并继续兴盛了二十年。

功勋老爵,大盛数代,长达百年,岂是乍起的梁国公府可相比的?

就算把长信侯府杨家也捆一块,综合评估,还是逊色了一头。

萧遇就是最怕这个。

他这么警惕萧迟,嫉恨不忿什么的其实都是表面都是小道,这个才是他最忌惮的。

他千方百计要毁了萧迟,争取上书房课业完成前办成这件事,甚至不惜激怒萧迟挨了一顿打,根本原因也是这个。

一旦萧迟入朝,成功和永城伯府汇合,那将会直接成为威胁到他的心头巨患。

“段家,段家!”

萧遇眉心紧锁来回踱步,神色难掩焦躁,他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怎么办?他们该怎么应对?

室内气氛沉凝,长信侯杨睢也是眉目深锁。

窗外蝉鸣嘶哑,听得人愈发心燥。

朱伯谦眼睑动了动,不过他瞟了杨睢一眼,却没有说话。

他这个小动作被萧遇发现了,他若有所觉,“好了,天色不早了,二位先回去吧,明日再议。”

于是朱伯谦和杨睢站起告退,跟着小太监出去了。

果然,次日大一早,朱伯谦就来了。

屏退太监宫人,祖孙二人坐下,萧遇立即就问:“外祖父,你有何主意?”

朱伯谦捋须:“事已至此,郁愤于事无补,我们当积极应对。”

是这个理,可该如何应对呢?

敌强既暂无法削弱,那唯一能做的就是壮大自身。

朱伯谦道:“东宫侧妃位空悬已久,当择良女以充之。”

果然!

萧遇放下见外祖避讳杨睢,他已若有所觉,添侧妃无可厚非,但朱伯谦来提总没有那么好的。

因有猜测,昨日萧遇已权衡过利弊了,且去给皇后请安提了一下,这策略很好。

“那外祖以为,当选何家贵女为宜?”

朱伯谦捋须:“不强,也不能不弱了。”

不能过分强,否则不提杨家会不会忌惮引致内部不稳,恐怕皇帝就不允的;当然也不能弱了,弱了就没意义。

要恰恰好,填补上东宫和萧迟目前的差距,最好能稍稍压上一头,这个度就最合适了。

合情合理,实际操作性强,萧遇点头,他问:“外祖,那你可有看好哪家?”

朱伯谦显然已心里有数。

他捋须:“陈国公府,薛家。”

“薛公爷膝下嫡长女,年十六,恰好妙龄又未曾婚配。”

梁国公府和陈国公府本就是亲戚关系,多年交往,皇后待之又甚是亲厚,本来关系就近。

如今纳薛家女,将陈国公府收归东宫,正正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