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第2/4页)

与身着汉服时、看着多少有些别扭的其他臣子一比,这身华丽汉袍,倒是极衬他。

而意外地得了陆辞会意的那一眨的唃厮啰,则是即刻回神。

——果真是个妙人。

他轻笑一声,接着移开视线,亲自引使臣们入座后,才在大马金刀地重新落座,温声问询道:“阿舅天子安否?”

众所周知的是,唃厮啰虽曾向宋廷求娶公主,然未能如愿,却甘愿称小他数岁的宋主赵祯为‘阿舅’,无疑是沿用了需追溯至唐时的那段密切联姻关系。

面对唃厮啰无时无刻不表示出自己有意与宋廷修好的诚恳,陆辞面上微笑和煦,不卑不亢地进行了滴水不漏的应答。

在简单寒暄过后,陆辞自袖中取出贴身携带的天子诏书,来到大殿中央,预要宣读。

他虽看着清瘦,身形却很是高挑,加上一身凛凛气势,在一行彪伟高大的蕃臣中伫立着,却丝毫不显气弱,甚至气场上略胜一筹。

唃厮啰正了正色,站起身来,郑重地做了一揖。

当他行礼完毕后,蕃臣们纷纷仿效,亦向陆辞手中诏书所代表的宋廷之主,恭恭敬敬地深揖一礼。

包括晏殊在内的其他使臣们同样起身,心跳飞快,却隐约意识到什么不对。

他们细思时,在这段静默的催促下,应已宣读起诏书的陆辞,却只挑了挑眉,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他抬眼,似笑非笑地直视高坐于王座上唃厮啰,眸中是不容商榷的坚决。

——他哪里会让唃厮啰暧昧地糊弄过去?

作为向大宋主动称臣归顺的吐蕃赞普,在他将宣读代表宋主的诏书时,唃厮啰应领群臣行拜礼,绝非仅是作揖。

唃厮啰在前头的示好,一方面是真有心示好宋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以友好而麻痹宋使臣们的警惕心,好顺理成章地叫这行礼上的‘疏漏’,被默许过去。

可想而知的是,只要纵了这一回,之后的唃厮啰,便可理直气壮地以此为‘前例’,从而不再需向宋使行拜礼了。

而国与从属国之间,任何‘漏洞’,都绝非小事。

见陆辞始终一动不动,唃厮啰微眯起眼,投向风采卓然地立于堂中、坦然与他对视的对方时,已隐约带上了几分斜坡的凛冽杀气。

陆辞却丝毫不惧,只淡然微笑应之。

他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安静等待片刻,知是唃厮啰是铁了心要‘装傻糊弄’过去了,轻轻一哂,不疾不徐地以吐蕃语道:“素闻赞普为一代英杰,励精勉治,取我朝官制为己用,却不知当今天子身畔,尚有台、谏官为耳目。御史弹劾纠错,不挫于权豪,不畏于强御。君,至尊也;相与将,至贵也,且得谏责纠劾之。”

陆辞声音并不大,却是清晰朗正,足够让殿内大多数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只粗懂一点吐蕃语的晏殊等宋臣,是一脸茫然,不知陆辞所出惊人之语;蕃臣们则是脸色骤变,不禁屏息看向面无表情的赞普,心中为这宋臣的大胆而骇然。

虽未完全挑明,但这话外音,也全然算不上‘委婉’了——陆辞分明是在指桑骂槐,道吐蕃仿宋官制,却不设纠错弹劾的御史官,才导致当赞普不慎‘犯错’,‘忘了’拜礼时,也无人挺身而出,对此进行指正!

这宋人臣子,可真是好大的胆子!

就在群臣心中忐忑,认为赞普要大发雷霆时,刚还面若寒霜的唃厮啰却忽展颜一笑,不发一言,却泰然行了拜礼。

见赞普竟选择妥协,蕃臣们纵使惊诧,还是心照不宣地跟着行了拜礼。

陆辞这才颔首垂眸,稳声诵读起这份不算冗长的诏书来:“国家建德以锡其土封,进律以重其阃制,眷吾良师,实殿外藩,能体怀柔之仁,素坚恭顺之节……”

念诵完后,陆辞向一脸恭谨、却绝逼没有听懂这篇措辞繁缛的诏书、最多懂了个大意的赞普走去,将诏书交予对方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