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第2/3页)

……拐孩子拐到当地县令家头上,这贼子不仅有眼光,运气也不是普通的‘好’。

因是大年三十,县衙也值休沐,当班的不过寥寥数人,但听闻有拐子胆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偷童子,还被人捉个正着后,顿时精神一振,尽数赶了过来。

他们到时,从发觉幼子丢失后就心神大乱、四散去寻找的童子家人,也刚巧到了。

两边一会和,当场证实了之前那人的话语:这童子不是别人家的,正是当地县令去年新得的幼子,虚龄二岁,名光。

这出千载难逢的瞎眼耗子偷猫崽的好戏,对当地百姓而言,显然比一年总会有一回的傩仪要有意思多了。哪怕是离得颇远的,也纷纷抛下傩仪上的热闹不顾,挤过来。

等赶到之后,更是额外忙碌:既要谴责这活该千刀万剐的可恶拐子,也要瞧瞧被吓破胆的拐子是要如何颜面全无地苦苦哀求,再是期待公祖将怎么严惩对方,以快慰人心。

陆辞见人多起来,也知傩俗是瞧不成了,便在将怀中酣睡的童子交给因失而复得而欣喜若狂的孩子娘亲后,就要领着狄青功成身退。

然而当地县令,在简单交代了衙役将人先领回狱中官衙,留候取证和审问后,就赶忙向他走来了。

“幸有恩公慧眼如炬,辨得贼子可疑,及时出手,方于危难中救得犬子。”

显然,他已从周边人的七嘴八舌中得知此事经过,登时吓得一身冷汗,后怕不已。

在心惊肉跳的惧怕稍微平复后,就是满满的对眼前之人的感激了。

若幼子当真被人带走,就拐子的轻车熟路,怕是眨眼功夫就能带出千重山远,他虽为此地县令,却也多半追不回来。

可想而知的是,届时重惩粗心大意的婢女,也已无济于事。不止他将万分痛心,更令人忧心的是,夫人聂氏和娘亲本就身体柔弱,怕是难抑失子的哀痛和之后寻子的漫长煎熬。

后果不卡设想。

正因如此,他不顾自己身为当地父母官的颜面,硬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向陆辞结结实实地行了大礼,再握住陆辞双手,恳切道:“还请恩公赏面,来我家中一趟,也好真正容我谢上一回。”

陆辞好笑地退开一步,将默默站在他身后,充当护卫一般的狄青往前拉了一把,笑道:“当不得光山令的谢。实不相瞒,头个识破那拐子花招,更是亲手将他擒获的并非在下,而是舍弟狄青。”

狄青毫无防备,就被陆辞灵巧地拽了出来,一下手被握个正着,茫然无措地承受起光山令的诚挚感激来,更是稀里糊涂地就应下了去光山令家中一坐的邀请。

等他回过神来,登时慌了:“公祖,这该——”

公祖紧赶慢赶,连与娘亲团聚的机会都放弃了,就是为了早日回京。他怎就昏了头似的,被人说得应了下来,平白耽误了公祖的事?

陆辞慈爱地微笑道:“无事。我们虽在赶路,也不至于急这一晚。”

在他看来,能让狄青切身体会一下,心怀善念,见义勇为会得到什么,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行事观念。

毕竟类似这样的亲手打拐、再接受亲属谢意的机会,不可多得。

再看狄青即使得他宽慰,也还是满面懊恼的模样,陆辞最后那点想让他随时注意保持冷静、日后莫随意应承人的话,也给咽回去了。

显然,狄秀儿对自己已足够严苛,没必要再给他施加过多压力。

陆辞与狄青来到光山令家中时,自是得到了已得知此事的县令家人的最高礼待。

不过因险些丢失的是孙辈,这户人家又是再正统不过的书香门第,哪怕再感激,也不会出现祖辈也轮番来向狄青这一小辈亲自道谢的情景,这才叫一直暗自紧绷神经的狄青松了口大气。

而光山令也不知为何,明知狄青才是三郎的救命恩人,下意识地却最对这笑容温和、年岁稍长一些、约是刚刚及冠的漂亮郎君更为亲近,很快将自身情况简单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