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第3/3页)

许久之后,赵祯才直起身来,笃定地点点头,平平静静道:“错不了。都收起来,转交大理寺吧。”

内侍将手稿收走时,莫名地被气势所压迫,连大气都不敢出。

赵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一动不动地倚在椅背上,尤带稚气的面庞满是寒霜。

若不是他的小夫子心思敏锐,观察入微,对方又运气不好,攘窃谁不好、碰巧攘窃到了因自己坚持、才成为监试官的陆辞头上的话……

那么,这桩本该证据确凿的舞弊案,岂不就要被人瞒天过海了?

赵祯深吸口气,隐忍着满心的怒火。

这可是他监国以来,诏令举行的头次贡举,朝廷上下不可谓不重视。

并且,连在皇城脚下的开封府中,都有人敢动这样的手脚,那在更远一些的诸路州府监军,要想欺上瞒下,不就更加容易,还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在往年贡举中,又有多少类似的案子,叫人蒙混过去了呢?

赵祯脸色沉沉,随侍一边的内侍们也不敢吭声。

自从太子殿下监国以来,平日虽还是温和的一个人,但在处置政务时,那帝王的压迫感和气势,却是越来越强了……

赵祯忽道:“去请寇相来。”

原以为只是一举子的攘窃恶举,如今看来,却毫不简单,反映出内里的莫大玄机。

此事必须彻查。

连藤带根,都得个个拔出;哪怕千丝万缕,都得悉数理清。

李钧之父,不过是区区从四品下,且并未负有职务,只是寄禄官位罢了。

到底是背后是谁给他的势力撑腰,才让他如此胆大包天,不但临时在字迹上作假,还顺利雇来替罪的人选,合谋做下这等欺君舞弊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小太子听多了陆辞版‘今日说法’的后遗症——凡大事先阴谋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