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第3/4页)

而且周怀政并不重视他,初初派来诈他的这位内侍,充其量也只是干过活的普通体魄,而非是有武底的高手,加上陆辞在发难时就已是十成防备的状态,才一下就将人制服了。

陆辞拿出当初看狄小饭桶捆鸭子的手法,干净利落地抽了对方腰带,将人给捆了,再在附近走了走,将他所熟悉的内侍叫来,着人查清楚此人身份。

周怀政固然深受皇帝信任,才被任命为资善堂都监,但也远不至一手遮天的地步。

他单看陆辞年纪轻轻便官居四品,除才学过人外,定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多半逃不过这回算计。

即使对方未被唬住,凭他亲信本事,也足够脱身。

因此当事态失控时,尚在官家身边伺候的周怀政完全还未意识到,也未来得及封锁消息,就已让此事传得沸沸扬扬了。

作为事件的核心,陆辞却是淡定如常,照常给赵祯讲经。

赵祯简直要好奇死了。

他起初只纳闷从来都早到在外等候的陆辞,怎么会破天荒地迟到了一小会儿,就从下人口中得知了只言片语。

他在震惊之余,关注的重点却不是追查那人的来历和用意,而是迫不及待地想问陆辞是如何神通广大地识破对方、又一举制服那歹人的了。

陆辞却无情地忽视了他充满好奇的眼神,只为被耽误的一小会儿致了歉,而不详细述说具体缘由,就开始淡定地讲课了。

赵祯着急如被百爪挠心,偏偏碍于修养,不好打断讲经的陆辞发问,只好委屈巴巴地以满载渴望的目光看着陆辞。

陆辞眼皮一跳。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远在汾州,但眼神却莫名相似的小狄青了……

他撑了整整一个时辰,还是在赵祯锲而不舍的眼神攻击下无奈地败下阵来:“太子殿下想问什么,就请说吧。”

赵祯都已经不抱指望了,结果柳暗花明。

他愣了一愣后,双眼倏然发出亮光来:“左谕德此言当真!”

陆辞迅速补上:“不过只许问三句。”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资善堂都监:大中祥符九年置。负责管理资善堂事务,照看就读的皇子。由高级内侍(中贵人)充当。

《宋史·周怀政传》:九年,建资善堂,以怀政为都监。

2.不要觉得吓唬人没有用。实际上很多名臣都因脑补过度,而被类似的招数唬住,甚至差点自杀。

举例:

丁谓担心寇准、李迪东山再起,很想将二人置之死地。但大宋帝国并无诛杀大臣的习惯,二人所犯之罪,也没有条文可以处死。于是,丁谓就想出了让二人“被自杀”的权谋。

他得到贬谪寇准与李迪的诏书,又经由雷允恭设法派出中使,带着诏令去见这二人。

中使领会了丁谓的意思后,就用一个锦囊藏着宝剑举在马前,模样仿佛是把“尚方剑”,做出将要“有所诛戮”的样子。

使者来到道州后,寇准正在与客人宴饮,客人大多是道州的州吏,起来迎接中使,中使回避不见;州吏又问来这里的原因是什么,中使也不答话——他就等着吓唬够了,让寇准进屋自尽呢。但寇准神色自若,让人对中使说话:“如果朝廷有‘赐死’的意思,请出示诏书、敕令。”哪里有“赐死”!中使不得已,拿出敕令,不过是贬官继续南下雷州而已。

寇准当即将道州司马的官服脱下来,换了一个短到膝盖的小吏服装,在庭下“拜敕”。而后,升阶,接着宴饮,谈笑如常,直到黄昏才结束。

而李迪则不同。

李迪此时被贬在郓州,接下去要贬往衡州。

他刚刚听到有中使举着锦囊“尚方剑”来郓州,就认为完了。他性情刚强,不想吃那一剑受辱,于是决计自裁。但是还没有实施,被他的儿子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