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后世无责任番外(三)(第2/4页)

如今他的一幅画价值能顶得过他爸的十幅,但跟着走了这么一圈儿,最大的收获不是他的画受到了认可,而是认识了很多书画界的前辈。

这年头生意都不好做,与其去陌生的领域做尝试,还不如先从熟悉的地方开始,一亿的现金足够他开一家小型的拍卖行了。

本身对书画有鉴定能力,又认识了很多的前辈,更重要的是家里头就不缺书法家和画家,不光是他和他爸,林勤那一手字拿出来也是绝对可以的。

所以林父在书法界和画界名声鹊起的时候,林正的拍卖行也慢慢办起来了。

与这父子二人相比,林母和林勤的效率就慢多了,林勤干脆托了人去别的剧组做副导演,一方面是跟着学习,另一方面也是等他妈创作的剧本磨出来。

这第一部 剧讲的就是皇阿玛后宫里的那些事儿,主角便是自家额娘,这哪是讲后宫里的爱恨情仇,应该是额娘的自传。

林勤一直没有打扰自家额娘的创作,一直等到剧本出来,他才做了第一个看的人。

怎么说呢,这剧本跟电视上演的那些比起来要真实多了,不过额娘这剧本儿显然有详有略。

作为男主角的皇阿玛,在这里头几乎等同于一个工具人,压根就没什么感情戏,出场只有三个作用,要么是给后宫里的娘娘们升位份,要么就是给后宫里的娘娘们送恩宠和孩子,要么就是那娘娘们起冲突的时候充当‘法官’,还是莫得感情的法官。

原谅林勤看的后宫剧实在太少了,冷酷无情,没血没肉,也没什么存在感的男主角,他还是头一次见。

作为女主角的额娘,自然是存在感最强的,从宫女子到一国太后,这样的传奇经历确实值得写个剧本出来,不过除了额娘以外,另一个所占篇幅更多的人并非是他和四哥,也不是五姐,而是五哥和九哥的额娘——宜妃。

按照剧情的走向,自家额娘而跟宜妃娘娘是相爱相杀了一辈子,从一开始的互相较劲,到后来皇阿玛驾崩之后结为姐妹,这中间的感情纠葛可比男女主角丰富多了。

看完一整个剧本,林勤对自己略少的戏份倒也没什么不满,只不过:“妈你跟宜母妃的感情还真好。”

这剧本里赞美宜妃相貌的句子,比赞美自家额娘的还要多,而且性格上也没什么黑点,大气爽朗,讨人喜欢。

话说他经历的那两辈子,自家额娘跟宜妃一开始感情虽然不怎么样,但后来处的都不错,如果连正史上也是这样,那还真是姐妹情深了,跟现在的塑料姐妹花不一样。

林母笑了笑,没跟小儿子解释,她跟宜妃可没什么深情厚谊,做了一辈子的对头,互看对方不太顺眼,一直到她做了太后,才基本上不用见宜妃了。

那人素来比她活得痛快,只不过痛快的活了半辈子,后来的结局并不怎么样。

之所以这么写,还不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历史如此,她特意去图书馆查了的,很难想象她在晚年居然能跟宜妃亲如姐妹,彼此之间频繁往来,居然还接宜妃去自己的慈宁宫小住过。

所以这剧本也就只有一半真实的,另一半都是她根据资料瞎编上去的,之所以不怎么写两个儿子,也是怕他们看出端倪来。

比起全然不知的林父,在康熙驾崩后又活了许多年的德妃,很清楚的知道,这绝对不是她曾经经历过的世界,老四和十四性情也并非完全如此。

明明上辈子的时候,她与老四闹了许多年的别扭,尽管是亲母子俩,但不管是做太后之前,还是做了太后之后,她与老四的关系都算不上多融洽。

倒是这辈子,老四待她极为亲近,虽然不像十四一样喜欢表达,但那份亲近是瞒不了人的。

她不愿让两个孩子发现自己经历不同,也大多是因为这些事儿,她与十四甭管在哪儿母子俩的感情都不错,唯独老四,当年既是情势所迫,也是她和老四都不懂得说软话的缘故,所以才僵了那么多年,还是如今这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