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3页)

老一辈儿的人,新皇的叔叔伯伯们,不少也跟着蠢蠢欲动。

作为大清最注重养生的一代人,他们的身子骨都不错,就算是天生有足疾的老七,身子骨那也是壮实的很,再干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可坐拥万里河山的人,都已经干脆利落的去养老了,年岁尚轻的人,放权放的也相当干脆利落。

他们有些人的爵位已经升无可升了,铁帽子王那基本上不用想,这玩意儿少得稀罕,非得立过大功劳,还得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位才行。

再干上个十年八年,其实也就这样了,都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该带的新人也都已经带出来了,足能够独当一面,与其继续殚精竭虑,那还不如把位置让给后辈!呢,也该让这些人撑撑场子。

九爷敏亲王是头一个想通的,他早些年就已经上奏朝廷,立了嫡子为世子,弘暲虽然是做技术的,但管理能力并不弱,十四在退出工部之后,统领工部的人就变成了弘暲和十三的弘昌。

可以说他在不在朝堂上,对于弘暲,已经是无所谓的事儿了,帮助不大。

至于几个庶子,他并非不在意,就算是偏心眼儿,但也没偏到把心都长歪了,只不过‘杀鸡焉用宰牛刀’,弘暲能解决的事儿,压根儿就不需要他这个做阿玛的撑腰,如此还能促进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他虽然没有十四的本事,但却是长了脑子的,该不该做,自己用脑子分析就是了。

九爷在写告老折子之前,先去给十弟和五哥通了气儿,十弟就不说了,甭管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他一般都会拉着十弟一块,他们哥俩向来都是同甘共苦的。

五哥年岁可比他大,只比四哥小了一岁,四哥都在养老了,五哥的面容看起来比四哥还要老上几分,趁早也歇了吧。

要么说是会做生意的人呢,口才那不是一般的好,三个人的告老折子是一块呈上去的,走完固有的推让流程,批下来也是一块批的。

尤其是对这三位亲王手底下的人,朝堂上的位置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萝卜把位置空出来了,一连串儿的萝卜都能跟着换地方。

能不能抢到好位置,那可是至关重要的事儿。

三根‘老萝卜’,可没打算去圆明园养老,人家是亲哥俩,愿意凑到一块去,他们仨就不行了,谁乐意养老的时候,还愿意跟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住在一块。

太妃们不想在宫里头住着,都愿意搬出宫来跟儿子一块住,一则是出于亲情,二则不还是不太乐意瞧人家的脸色。

恒亲王照旧是住在府里头,敏亲王和敦亲王则是去了自家园子,自个儿去的,既没有带儿孙,也没有带福晋,前者要办差的办差,要读书的读书,后者人家有!自个儿的事儿要做。

这些个亲王福晋们,兜里就没有一个差银子的,若是比资产,好几个亲王加在一块都未必比得过一个福晋。

越有钱的人就越想着赚钱,想着赚天下所有人的钱,不光是大清之地,车马航船能到的地方,就都是能做生意的地方。

而且这几位是一点儿想要退休养老的念头都没有,这一点就比不上太上皇,人家坐拥万水千山的人,都能利利索索的放手,几个做生意的福晋,反倒是舍不得不做生意。

敏亲王和敦亲王这哥俩只能是相互作伴了,在园子里把之前没精力做的事情都做了,没时间玩的东西都玩儿了,甚至把戏班子都请到园子里去了,时不时的听个曲儿,也是享受。

敏亲王是出了名的能赚也能花,花起银钱来,都不带眨眼睛的,所以他的养老生活质量相当之高,都是花银子堆出来的。

后边的都跟着告老了,前边的哥哥们自然也呆不住,诚亲王和淳郡王告老也就是前后脚的事儿。

唯独众兄弟当中最为年长的理亲王,还坚持着,他跟其他兄弟不一样,他的差事原本就不在朝堂上,而是在朝堂之外的皇家学院,这差事对他来说轻松,而且他一旦退下来,很难再找到比他更合适的院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