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3页)

食不言,寝不语。

好不容易用完晚膳,胤祯自个儿就麻溜的撤了,相当有眼力劲儿,当然这跟他自个儿想早些回去就寝也有关系。

最近这几年,康熙已经很少在德妃这里就寝了,不光是德妃,四妃皆是如此,年长的惠妃和荣妃早多少年就已经没宠幸了。

德妃和宜妃在四妃里头算是年轻的,可放到宫里,又算不得了,都已经做了祖母的人,哪还跟年轻沾得上半点关系。

不过,宠没了,恩还在。

康熙平日里也会到四妃宫里坐坐,极少数情况也会留寝,只不过这时候一般都是安安稳稳睡一觉罢了。

就像今儿一样,刚刚从盛京回来,平素里身体再好,这会儿也会觉得累,哪有精力召幸妃嫔,在乾清宫自己就寝,跟来德妃这儿区别也不大。

更何况,他也确实想亲眼瞧一瞧小十四,这一趟去盛京,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麻烦,最大的事儿还是小十四病重。

瞧过了,也就放心了,十四的身体确如太医所说,已经完全恢复了,更难得的是,生病期间非但没有把功课落下,反倒是比之前还用功了,成绩显著。

他膝下的这些孩子们,个个拿出去都是人中豪杰,放到旁人家里,那都是能顶门立户的存在。

——

再说胤祯,头一次接触执掌人生杀大权的帝王,说心里没点儿感慨,是不可能的,不过也只是有些感慨罢了,丝毫没能影响到他的作息,头沾枕头不到半炷香的功夫,人就已经熟睡过去了。

御驾归来,不光是上书房热闹了,阿哥所热闹了,还有一批人清闲下来了。

皇上不在,太子监国,四贝勒和八贝勒辅助。

可如今皇上回来了,大阿哥直郡王和三阿哥诚郡王也跟着一块回来了,后边还有已经入朝参政的五贝勒和七贝勒。

太子也好,四贝勒和八贝勒也罢,手上的差事都交出去不少,跟交出的去的比起来,还留在自己手里头的就不多了。

是以,四贝勒也有时间教育儿子和……弟弟了。

长子才一岁半,尚且未到可以开蒙读书的时候,次子年纪就更小了,身体也又不好,精心养着都还不够呢,又哪儿敢折腾。

敢折腾的也就剩弟弟了。

十四弟算一个,十三弟算一个,前者是自个儿的亲弟弟,后者是在额娘身边养大的,跟九弟、十弟、十二弟比起来,关系上也是要更亲近些。

四贝勒于武学上并不精进,文化课倒是名列前茅,只不过上书房的时间已经安排的够紧了,不必他再布置多余的功课。

四贝勒着人送去的是自个儿写的字帖,在书法上,众多兄弟中,他算是独占鳌头,不止得过上书房师傅们的夸赞,连皇阿玛都夸过。

四贝勒书法好这一点,在紫禁城基本上没人不知道,就像八贝勒字体丑一样,都是被康熙盖棺定论过的。

是以,不管是胤祯,还是十三爷,接过字帖,心里边也只有感激的份,临摹谁的字儿不是临摹呢,这也不算是额外多出来的任务。

十三爷想的,要稍微比胤祯更多一点,四哥的字帖,只给了他和十四弟两个人,旁的兄弟都没有,这里面亲疏关系可见一斑。

某种意义上,相当于被人划在圈内当做自己人,这字帖代表的意义,远比他照着字帖练字达成的效果,来得重要。

事实上,除了四哥以外,在跟着皇阿玛去了一趟盛京之后,无论是太子,还是直郡王,都有过类似划圈把他当做自己人的行为。

当然了这两位跟四哥还是不一样的,四哥同他那是亲近,但太子和直郡王,更多的就是拉拢了。

他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跟皇阿玛一块儿去盛京的阿哥有很多,他不光是最小的那个,还是除直郡王外,被皇阿玛照顾和提及次数最多的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