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第3/4页)

钟悠悠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迎进店里,送进了山色包间,给他们上果盘下午茶。

而湖光包间,今天下午也有“走后门不预约”的两位食客。

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出头,美食杂志的编辑,姓姚。

姚编辑是专门请之前来采访过钟悠悠的地方报纸记者牵线搭桥,绕过预约制度,订的包间。

他还专门和钟悠悠再三叮嘱:“店长,之前郑老先生可是从来瞧不上火锅店的。”

“火锅专题,他那是看都不看一眼的,直接就给我们毙了。”

“这期我们可是拿您的火锅店当做火锅专题的重点推荐,郑老先生要是点头了,那就是封面推荐,专题报道。”

“您可千万别提什么每日限售,每桌只上一份的规则。那些有机食材,每种都上一份吧。”

“火锅呢,您各种口味都给备一种,辣锅无所谓,清汤锅和菌汤锅麻烦重点准备。”

“也麻烦您提前准备好,但是郑老先生不喜欢应酬外人,到时候我全程作陪就行了。”

钟悠悠接到电话时,倒也明白,这些报纸、节目、杂志,进店来相当于免费给做广告了,提要求也是正常的。

但是这么拽,要求她把所有特供食材都给准备一份,还婉转说店长麻烦不要出现的,倒是第一回 。

她难道喜欢应酬啊?

于是挂了电话,钟悠悠特意上网搜了搜,这位姚编辑说自己千辛万苦,不知道拿了多少食客好评,废了老大劲儿才劝动的郑老先生。

确实是履历惊人,知名美食家,御厨传人,荣誉虚职一大串,出过不少书,长期担任美食杂志的顾问。

据说这本美食杂志长盛不衰,也是口碑极佳的郑老先生把关每次专题的结果。

但是呢,郑老先生在厨艺方面,海纳百川,兼容各种菜系,甚至学贯中西。

偏偏他最讨厌的,就是火锅。

尤其是辣锅。

说火锅糟蹋食材。

甭管新鲜不新鲜,也看不出什么摆盘刀工,更不用考验什么厨师火候把控。

总之一堆食物,切吧切吧,都扔进锅里,出来了,全是那个辣味儿。

食客们自己涮,更是常常涮过头,涮老了,煮融了,烫化了,成了一锅碎渣渣,捞都捞不起来。

要都这么吃美食,那还要他们厨师做什么呀?

钟悠悠看完了郑老先生的言论,心有戚戚焉,对呀,我就是冲着火锅不要求厨子手艺,才开的火锅店呀!

所有食材备一种,那倒也行,反正一共就来两个人,那撑破天也就两个胃,品种多,份量少上点就行。

不然和室友陈晓宁似的,被灵气顶爆了就不好了。

钟悠悠挑了成套漂亮的小碗小碟子,一水儿真正的古代名贵瓷器,每种食材三五片,诸如草莓樱桃,那就是三两颗。

郑老先生确实谱儿比较大,提前就说好了,他进店也不要店长作陪,他不想应酬,不想听生意人拍马屁。

正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爬完了山,想过来吃个下午茶水果,钟悠悠就去陪亲人了。

但是真正进了店,郑老先生就后悔了。

光是看画看瓷器,他就看了半个多小时……

他很想把店长捉过来,给他讲解讲解!

可老先生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把自己以前说过的话,探店的规矩给破了。

也就只好将就身边的姚编辑,给他讲什么漂泊海外,前辈高僧的神秘传说。

郑老先生把玩着手中温润如玉、色泽通透的茶碗,他家学渊源,身家不菲,自家别墅里有专门的收藏室,古董瓷器不少见,拍卖会也不少去。

老先生发出了和曾经进店看国画的业余爱好者们同样的叹息。

放在火锅店里,真是糟蹋了哟。

郑老先生在竹林大厅里转悠了一整圈,眺望午后的湖光山色,心绪渐平,感觉找到了年迈后因睡眠不好,而久久难寻的内心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