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从新加坡到香港的经历(第2/4页)

19世纪新加坡的街景

乘坐着马车在乡村四周游览了两个小时之后,爱欧达夫人和她的旅伴——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着眼前闪过的风景——返回了城里。这个城市矗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城市周围修建了很多美丽的花园。花园中种满了芒果树、凤梨树以及世界上各种最美味可口的水果树。

19世纪新加坡繁华的莱佛士坊

十点钟,他们回到了船上,没有发现有个警探在跟踪他们。那个警探大概也不得不花钱雇了一辆出租马车。

万事通正在“仰光号”的甲板上等候他们。这个可爱的小伙子买了几十个山竹果,而每个山竹果都有普通苹果那样大。这些山竹果表皮呈深褐色,里面的内皮呈鲜红色,中间的果肉却晶莹雪白。懂得品尝美味的人把那些果肉放进嘴里,立刻会感到一股无比鲜美的气息沁入心脾。万事通高高兴兴地把这些山竹果全都送给了爱欧达夫人,她愉快地接受了这些礼物。

十一点钟,“仰光号”加满了煤,开始起锚出发。几小时之后,马六甲巍峨的群山以及有猛虎生活的茂密森林,便在乘客眼中消失不见了。

新加坡距离香港大约1300海里。香港是英国政府从中国海岸割据出去的一个小岛。菲利斯·福格希望最多六天能够到达香港,以便及时赶上11月6日驶离香港前往日本一个重要港口横滨的客轮。

福格先生与爱欧达夫人乘着马车游览新加坡

这时,“仰光号”变得非常拥挤,大量乘客从新加坡涌上客轮,其中有印度人、锡兰人、中国人、马来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大多数都住在二等舱。

天气本来一直很晴朗,但是随着月亮转为上弦,天气开始变得恶劣起来。海面上开始翻起巨浪,海风有时非常猛烈,不过由于风从东南方吹来,因此有利于轮船航行。当风向合宜的时候,船长便命令扬起船帆前进。“仰光号”客轮设有双桅船帆具,它常常扬起前桅帆和两个顶桅帆航行,因此在海风和蒸汽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在接连不断令人晕眩的海浪中,客轮一直沿着安南和交趾支那(1)的海岸飞快地向前行驶着。

由于船身的颠簸更甚于海浪,船上大部分的乘客都躺倒了,其中应负更大责任的不是大海,而是“仰光号”客轮本身。

事实上,这些在中国海域航行的东印度公司的客轮,在结构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由于对空船和客轮满载排水量之间的比例计算失误,这些客轮很难承受海浪的冲击。底部不透水的密封舱容积不足,用航海术语来说,这些船只“喝得太饱”,因此只要几个大浪的冲击,客轮在航行中就很难保持平稳状态。如果把这种客轮和法国客轮公司的“皇后号”和“柬埔寨号”相比,不要说发动机和蒸汽机,就是船身设计也相差很远。那些法国客轮,按照工程师的计算,即使密封舱的海水重量和客轮本身的重量相同,也不会发生沉船事件。然而,东印度公司的客轮,无论是“戈尔贡达号”、“高丽号”,还是“仰光号”,只要进水量达到船身重量的六分之一,客轮就会沉没。

因此,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仰光号”就要小心行驶。有时候还需要落下主帆,放慢航行速度。这无异于在浪费时间,尽管福格先生看起来丝毫不受影响,但是万事通却感到异常恼火。他不时地责怪船长,责怪大副,责怪轮船公司,甚至把船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责怪了一遍。或许,他恼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想起了萨维尔街忘记关闭的煤气,而那些浪费的煤气是要他来付费的。

“你们是真的急于赶到香港吗?”警探有一天问万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