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费克斯警探心急如焚(第2/3页)

“费克斯先生,”领事继续说道,“听你这样说,我只能祝你成功了。不过,我必须提醒你一句,根据你现在掌握的情况,恐怕抓到窃贼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你必须清楚,根据你接到的有关窃贼相貌特征的资料,他看起来很像一位正人君子。”

“亲爱的领事先生,”这位警探用充满自信的语气说,“那些大盗,看起来都像是正人君子。你要明白,那些长得贼眉鼠眼的人只能规规矩矩,遵纪守法,否则他们很快就会被逮起来。可是,那些看起来像是正人君子的人,恰恰是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的目标。我承认,这种工作的确面临很多困难,不过从事这种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艺术了。”

显然,这个费克斯有些自命不凡。

这时,码头上渐渐嘈杂起来。一些不同国籍的水手、商人、经纪人、搬运工以及苦力都涌上了码头。看来,轮船很快就要进港了。

天空晴朗无云,但是东风吹来,还是有些寒冷。淡淡的阳光,照耀着那些耸立在城市上空的清真寺的尖塔。放眼向南望去,一条大约两千米的长堤,犹如一条巨大的手臂伸展在苏伊士运河港湾。在红海海面上,飘荡着很多渔船和小艇,其中有些船只依然保留着古代战船的美丽式样。

出于职业习惯,费克斯一边在人群中来回走动着,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着身边的过往行人。

这时,已经十点半了。

“这条船是不是不会到了?”当费克斯听到港口响起十点半的钟声,忍不住喊叫起来。

“它离这儿不远了。”领事回答。

“这条船要在苏伊士停靠多久?”

“四个小时。它要停在这里加煤。从苏伊士到红海的出海口亚丁港,有1310海里,所以它必须在这里备足燃料。”

“这条船直接从苏伊士开往孟买吗?”费克斯又问道。

“直接开往孟买,没有任何耽搁。”

“哦,那么,”费克斯说,“假如那个窃贼走的是这条航线,而且又乘坐了这班客轮,那么他一定是想在苏伊士下船,然后再换一条路线,前往亚洲的荷兰殖民地或者法国殖民地。他应该很清楚,印度是英国的领地,留在印度很不安全。”

“除非他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窃贼,”领事答道,“正如你所了解的,一个英国罪犯躲在伦敦,比跑到国外去要明智得多。”

说完之后,领事便迈步走回了离码头不远的领事馆,而他的话却使费克斯在那里思索了很久。费克斯独自留在码头上,感到内心异常焦躁,同时又有一种奇怪的直觉,使他预感到那个窃贼一定在“蒙古号”上。事实正是如此,如果这个坏蛋计划离开英国,前往美洲,那么经由印度前往新大陆是一条最佳路线,因为在这条路线上警方的监视要松懈得多,更不容易被发现。

现实并没有令费克斯沉思太久。一阵汽笛的尖叫声传来,轮船就要进港了。那些搬运工和苦力蜂拥着冲向码头,完全无视身旁旅客的手脚和衣服。这时,有十几只小船飞快驶向“蒙古号”开来的方向。

很快,人们便看到了“蒙古号”巨大的船身,缓缓向码头驶来。十一点钟,“蒙古号”的排气管冒着蒸汽,在苏伊士港抛了锚。

这艘轮船上的旅客很多。一些旅客站在甲板上,欣赏着苏伊士小城的美景,但大多数旅客都开始登上那些停靠在“蒙古号”旁边等待接客上岸的小船。

费克斯紧张地打量着每一位登岸的旅客。

这时,一位旅客用力推开那些围拢过来的搬运工,走到费克斯面前,非常客气地向费克斯请教英国领事馆的地址。同时,他还拿出一本护照,显然想到英国领事馆办理签证。

费克斯本能地接过护照,而且立刻看清了照片上那个人的相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