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壁(第3/4页)

异史氏说:一切幻觉都是由人心自己生出来的,这像是有道之人说的话啊。人有了淫荡的心思,就会生出淫秽的情境;有了轻慢的心思,就会生出恐怖的情境。菩萨为了点化愚昧的人,让他历尽种种的幻境,这些幻境本都是从人自己的心里生出来的。法师心怀慈悲,苦心劝谕,可惜愚昧之人听了法师的话之后却不能大彻大悟,去山林修行。

  1. 【注释】

  2. 江西:清代行省名,辖境约当令江西省。
  3. 孝廉:这里指举人。孝廉为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由郡国推举,报请朝廷任用。明清科举制度,举人由乡试产生,与汉代孝廉由郡国推举相似,因称举人为孝廉。
  4. 禅(chán馋)舍:僧舍。禅,佛家语,梵语音译“禅那”的略称,专心静思的意思。旧时诗文常将与佛教有关的事物都冠以“禅”字,如禅房、禅堂等。
  5. 弘敞:宽阔明亮。敞,原作“厂(廠)”,据青柯亭刻本改。
  6. 挂搭:行脚僧(也叫游方僧)投宿暂住的意思。也称“挂褡”、“挂单”、“挂锡”。褡,指僧衣;单,指僧堂东西两序的名单;锡,指锡杖。行脚僧投宿寺院,衣钵和锡杖不能放在地上,而要挂在僧堂东西两序名单下面的钩上,故称。
  7. 肃衣,整衣,表示恭敬。
  8. 随喜:佛家语,意思是随已所喜,做些善事;指随意向僧人布施财物。见《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后因称游观寺院为随喜。
  9. 志公:指南朝僧人保志。保志(418—514),也作“宝志”,相传自宋太始(465—471)初,他表现出种种神异的言行,齐、梁时王侯士庶视之为“神僧”。见《高僧传•神异•梁京师释保志》。
  10. 散花天女:佛经故事中的神女。《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载,维摩洁室有一天女,每见诸菩萨聆听讲说佛法,就呈现原身,并将天花撒在他们身上,以验证其向道之心:道心坚定者花不着身,反之则着身不去。
  11. 垂髫(tíao条):披发下垂。古时十五岁以下儿童不束发,因称童稚为垂髫。这里指未曾束发的少女。
  12. 说法:讲说佛法。
  13. 偏袒绕视者:此指和尚。偏袒,袒露右肩,详《聊斋自志》注。
  14. 冁(chǎn产)然:笑的样子。《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15. 次且(zījū资苴):同“趑趄”。进退犹豫。
  16. 簪珥(ěr耳):发簪和耳环。
  17. 上鬟:俗称“上头”。山东旧时习俗,女子临嫁梳妆冠笄、插戴首饰,称“上头”。《城武县志》(道光十年):“于吉时为女冠笄作乐,名上头。”
  18. 兰麝:兰草和麝香。古时妇女熏香用品。
  19. 吉莫靴:皮靴。吉莫,皮革。《北齐书•韩宝业等传》:“臣向见郭林宗从冢中出,着大帽、吉莫靴,插马鞭。”
  20. 缧(léi累)锁:拘系犯人的锁链。缧,黑绳。
  21. 金甲使者:身着金制铠甲的使者。
  22. 絜(xié协):持。通“挈”。
  23. 勿贻伊戚:意为不要自招罪罚。《诗•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治伊戚。”诒,通“贻”,遗留。伊,通“繄”(yī),是。戚,优愁。
  24. 反身鹗顾,反转身来,瞋目四顾。鹗,猛禽,双目深陷,神色凶狠。
  25. 语论:谈论。语,交相告语。
  26. 局蹐(jújí局脊):畏缩恐惧而蜷曲。局,同跼,屈曲。蹐,两足相叠。
  27. 檀越:也作“檀那”,梵语“陀那钵底”的音译,义译为“施主”,指向寺院施舍财物的俗家人。
  28. 灰心木立:心如死灰,形似搞木。灰心,是说心沉寂如死灰;木立,是说站立着象枯干的木头,没有知觉。《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