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第3/7页)

“巴什卡!”他用男高音向我的同伴——那个学徒工喊道,“来开个头,唱《赞美上帝的名字》吧,大家听着!”

巴什卡在围裙上擦了擦手,领头唱道:

“赞——美……”

“……上帝的名字。”有几个声音跟着唱。日哈列夫却不安地嚷道:

“叶夫盖尼——声音放低一点!把声音降至心灵的最底层……”

西塔诺夫把声音降低到像敲木桶似的唱道:

“上帝的奴——仆们……”

“不对,不对!这个地方应唱得地动山摇才行,唱得让窗子和门户全都自动敞开!”

日哈列夫全身抖动着,处于莫名其妙的激越状态;他的奇怪的眉毛在脑门上不断地上下移动,声音时断时续,手指在弹奏着看不见的琴弦。

“上帝的奴仆们——明白了吗?”他意味深长地说,“这里要透过外壳,领会它的内核。奴仆们,赞美上帝吧!怎么还不明白呢?你们都是活人哪。”

“你们也知道,这个地方我们总是唱不好。”西塔诺夫客气地说。

“那就别唱了!”

日哈列夫满心委屈地开始干活。他是一个优秀的工匠,能够按拜占庭的和法国的风格画圣容,也能惟妙惟肖地用意大利的风格画。接受圣像壁的订货时,拉里昂诺内奇都要跟他商量。他很熟悉圣像画原作的专家,一切有关圣像的珍贵复制品,如奥多罗夫斯克、斯摩棱斯克、喀山及其他地方的作品都经过他的手。但在他观看这些作品时,总是大声地抱怨说:

“这些原作束缚了我们……直率地说,是束缚了我们!……”

尽管他在作坊里处于重要的地位,但他并不比其他人骄傲;对于学徒们——我和巴什卡的态度很亲切,愿意教我们学手艺。这方面,除了他之外,任何人都不会这样做。

但他又是个不容易了解的人,一般的说他是个阴沉的人,有时他整个星期都只干活不说话,像哑巴一样。他奇怪而陌生地看着大家,好像是第一次见到的人一样。他虽然很喜欢唱歌,但这些天来他都没有唱,甚至好像也不听歌。大家都注意着他,相互交换着眼色。他弓着腰俯身在斜立着的圣像上,圣像板则一半立在他的双膝上,另一半靠着桌沿;他用细毛笔描绘着一张阴郁的超世绝俗的圣像的脸,而他本人同样也是阴郁的超世绝俗的。

忽然他生气地一字一句地说:

“先驱者——是什么意思?在古代,驱——就是走的意思;先驱者——就是先走的人。并没有别的意思……”

作坊里变得很安静,大家都笑着斜视着日哈列夫。在静寂中听到他说奇怪的话:

“不能把先驱者画成穿着羊皮衣,要给他画上翅膀……”

“你——在跟谁说话?”大家问他。

他没有听见问话,或者是不愿意回答,所以他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在期待的静寂中,大家又听见他说话了:

“应当知道一些圣像传记,可又有谁知道这些传记呢?我们知道什么呢?我们活着毫无希冀……灵魂在哪里?哪里是灵魂?圣像标准样本——对!——是有的。可是没有心灵……”

他表述出来的这些思想引起大家的讥讽和微笑,只有西塔诺夫除外;当然说闲话的人总是有的:

“到星期六——他准会去大喝一通……”

身高体壮的西塔诺夫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圆圆的脸,没有胡子,也没有眉毛,悲伤而严肃地望着一个屋角。

我记得,日哈列夫画完了要送往孔古尔城去的费奥多罗夫斯克圣母像的摹本后,把它放在桌子上,激动地大声说道:

“圣母像画好了!你是一只水杯——一只无底的水杯;如今就要盛上世人痛苦的、热忱的泪水了……”

接着他披上一件不知是谁的外套,便到酒铺去了。青年们笑着,打着口哨。年纪大一些的人羡慕地望着他的背影叹气。西塔诺夫则走到他的作品跟前,仔细地看了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