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桥段(第2/2页)

当然,这并无出奇之处。

接着看。随后,道士问悟空为什么深入幽境,后者回答也无他事,行旅而已,反问:“此处荒无人烟,您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打坐?”

道士笑而不答。

少顷,道士说:“我做一小游戏,你且看。”

道士说罢,跃上一棵大树,攀枝摇荡,仿佛坐在秋千上,一会儿如流云远去,一会儿如飞石荡至眼前,又似猿猴、小鸟,动作轻灵,看得悟空惊异不已。随后,道士下树,又围着绳床转圈,越来越快,渐渐地,只见道袍现七彩之色,悟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道士竟转得无有踪影了。

悟空摸摸脑壳,真是遇见异人了,一路寻思着,探路归寺,此后几天竟不感到饥饿。

《酉阳杂俎》里的众多故事给了吴承恩灵感。孙悟空的名字即直接取自本条故事。当然,这里的悟空还不是一只猴子。

吴承恩迷恋《酉阳杂俎》,在他写的《禹鼎志序》中有所说明:“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懼为父师诃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段成式)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懒未暇也……”

再随便看一条,不用多说,必似曾相识:

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喜欢求仙问道的苏湛,游荡于河北内邱蓬鹊山,但并未发现得道之士的踪迹。一天黄昏,他正在山中行进,发现远处峰岩上似有光芒闪烁,于是大喜,以为那里必是仙境。但考虑粮食将尽,体力也差不多透支,只好暂时返家。

苏湛对妻儿说:“前两天,我在蓬鹊山旅行,此山为古时名医扁鹊的封地,我早就料到会在山中有奇遇。果然,在一处峰岩上,发现有光芒如镜,那里必有得道异人,明天我将再向此山行,若那里真是仙境,恐怕就不再回来了,现在与你们诀别。”

妻儿听后哭泣不已,想阻止他这种疯狂的行为,但没成功。转天,苏湛带上粮食,背了个包就上路了。

妻子是个明白人,闻此山中有怪,屡次害人,此番丈夫莫不是被妖魅迷惑?于是带着孩子、仆人悄悄跟随。进山数十里后,苏湛遥望那处峰岩,白光闪烁依旧,直径大约有一丈,圆整明亮。

苏湛一路山行,终于接近了那处闪烁着百光的峰岩,刚走到跟前,就大叫了一声。他的妻儿和仆人闻声后,跑过去营救,此时苏湛的身体已像蚕茧一般了。与此同时,两只铁锅大小的黑蜘蛛显身岩石上,所织之网大如篷帐,苏湛的妻儿、仆人全被罩在里面。一名仆人挥刀割那蛛网,最后带人破网而出。但是,那两只巨大的蜘蛛已不见踪影。至于苏湛,早已脑裂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