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驿站(第3/3页)

在这个记载中,有东西像升(量粮食的器具)一样在马头疯狂旋转,致使马鬃根根竖起,最终那怪物消失不见,但马亦无伤而死。

《酉阳杂俎》中记载离奇恐怖事件的,被归在“诺皋记”一门。

“诺皋”二字奇僻隐秘,很少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出现。有人称是道教用语,指的是太阴神。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有称:“诺皋,太阴将军……”但实际上,段成式取“诺皋”命名志怪故事是另有原因的。在唐朝时,修道者驱鬼怪时需要念咒,而“诺皋”,就是念咒前必须要说的语气词。

“诺皋记”这一门类中的故事看上去都不那么轻松:

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忽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熟视之。良久,渐近床前。床前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脏。见老人口大如簸箕,子方叫,一无所见,婢已骨矣。数月后,亦无他。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暴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着于树。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

在故事中,先是讲到这家的男主人突然遇疾猝死长安,为故事笼罩上一层阴沉的背景。随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男主人在渭南庄园中的儿子于夏夜“恐悸不眠”,似乎在窗外看到了什么。果然,午夜后,有一个全身白衣、长着獠牙的老人出现在屋里,先是默默地望着那孩子,然后逼近床头。此时,女婢在一旁熟睡,老人遂掐住她的脖子,一点点将其啃得露出骨头,又吞噬其五脏。

可以想象此时孩子的眼神。

但母亲柳氏跑进来,除了呆傻的孩子和女婢的一堆骨头外,屋子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几个月后,柳氏祭奠丈夫,完事后已是傍晚,突有胡蜂飞来,柳氏随手将其击落,拾起来一看,是枚圆滑的胡桃,正在把玩端详,那胡桃却突地变大,如磨盘一般,随后分为两扇,在空中疾速旋转,猛然合击柳氏的脑袋,其头立即粉碎,旁边的树上,连肉带血地挂起柳氏的牙齿……

开始的时候,我们几乎认为这是一个鬼怪故事了。但到最后发现并不那么简单。

暗夜中的白衣老人到底是谁?更为关键的类似于球形闪电的东西又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夜雾在时间深处的唐朝幻夜越聚越浓,最终把一切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