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上山(第2/3页)

林麒听他这么说,停下脚步,正色道:“我还真不知道,就知道老李如此孤寡困苦,仍是不忘本心,施舍一众孤魂野鬼,我就知道不能让老李这样的好人没了下场,我林麒实在没有资格当他的师傅,照我来看,该是我像老李学才是,无奈想要帮他,就只有这个办法,你张青山龙虎山嫡传弟子,懂得比我多,也能帮他,你为何不帮?现在见我得了好处,却又心里不平,当初干什么去了?”

林麒一番话说得张青山哑口无言,他是名门正派的弟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前思后想,那里能像林麒这样随心所欲,人同命不同,再说什么也是没用。不过犹自不甘心嘟囔道:“那银子可是我出的……”

林麒也不理他,银子花就花了,龙虎山亲传的弟子就是不一样,随身都带着百十两的银子,一路上打尖吃饭,张青山那也是尽捡着好地方去,好吃的吃,跟自己师傅周兴比起来,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就因为周颠能吃,便将两人赶下了山,张青山出游,却是银子满满,这是什么道理?想到这些,林麒对龙虎山并没有多大好感,更没打算还张青山银子,花就花了,要钱没有,要打你也打不过我,你能拿我怎样?

张青山想必也知道林麒心中所想,一路上念念叨叨,说他得来的这点银子也不容易,日后林麒手头宽裕了,还是要尽早还他,林麒哼哼哈哈的答应,却从未当个事情,两人昼伏夜出,再也没碰到奇怪的事,偶尔碰到作乱的红巾军,以两人的本事,早就远远躲开。

一路无话,如此走了半个多月,就到了龙虎山,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龙虎山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尤其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龙虎山更是兴盛,元成宗大德八年敕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该年元成宗在已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

其实在两宋时期,龙虎山还未有如此威望,与茅山、阁皂二宗并称“三山符箓”,宋室对三宗的礼遇几乎不分轩轾,三宗的势力也在伯仲之间,茅山宗还常常略胜一筹;且彼此都是平等的,并无隶属关系。从张陵起,其子孙虽代代被称为“天师”,但那只是教徒对其尊称,朝廷从未正式承认,连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加封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为虚靖先生等。然而至蒙古人入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蒙古贵族以武力威震欧亚,入主中原后,为了笼络人心和奴化中原百姓,不得不笼络道教。

蒙古人早期大力扶植的是全真道,进据江南后,深感势力影响过于强大,便转向扶植张陵后嗣主领的龙虎宗,而对全真道采取适当限制。张陵子孙世居江南,他们信奉的天师道、龙虎宗源远流长,在江南地区有较大的影响。蒙古族又世奉萨满教,也较易接受道教的符箓派。因此在元世祖统一江南后,张陵后嗣及其龙虎宗特受荣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