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名士(第2/3页)

“若遇明主,青田兄自可一展胸中抱负!我辈瞠乎其后!”

几人口舌纷纷,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大元朝官场到了现在,仍是以吏员出职制度为核心,其次是科举入仕,荫补和宿卫入仕为辅助,以荐举入仕,国学贡举和纳粟补官为补充的一套选官制度。高级官员大多出自半世袭化的蒙古、色目乃至较早投效元廷的汉人“贵戚世臣、军功武将”,同时仍有不少以吏发身的“无根脚”的人员。而在中、下级官员中,则出职吏员更占据了绝大部分,乃至当时竟有人断言:“我元有天下,所与共治,出刀笔吏十九。”

再有才华的人,在这套制度下,想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绝无可能,就算考上了得个一官半职,那也是处处受气,被人当个刀笔小吏使唤,刘伯温就是如此。

说到激扬愤慨之处,徐朗抽出腰间宝剑,大声道:“在下偶听得红巾军军哥,甚是豪迈雄壮,我徐子明不才,却也愿学班仲升投笔从戎,今日将这军歌吟唱出来,也显我辈虽是书生,却也有大丈夫气概……”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歌曲豪迈激昂,听得三人胸中也是激荡不已,正要叫好,却见徐朗朗朗跄跄朝门外走,刘伯温急忙道:“子明兄,喝了一夜酒,天可就要亮了,要投军也不急在这一时,待睡醒了再去,可好?”徐朗扬扬手中宝剑:“尿急,小解!”其余三人都是呆了一呆,齐声轰笑。都笑骂他是个凡俗之辈。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深秋正是大雾弥漫之际,徐朗踉跄走了门,刚要小解,却见迷雾之中,走出一个红衣女子来,再一看,顿时身上寒气升腾,只感到一阵透骨的凉。

女子身上只有片片红衣在身,其余地方赤裸,脸上鲜血淋漓,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双眼无神,笼罩着一层死气,一头黑发凌乱不堪,几绺头发,从散开的发髻里垂落下来,挡住了她的前额。嘴角还有黑褐色的污血向外流出。一身的污秽。光着双脚,一步一步,机械,僵硬的向前走来,无声无息。

此时的天空,说黑不黑,说亮不亮,如此情形,当真说不出的诡异阴森,徐朗已是呆了,那里还尿得出来,仗剑,壮着胆子问道:“姑娘……这是?”

女子咧了咧嘴,喉咙却发出沙哑,啊啊啊……不似人类的叫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鲜血却顺着张开的口涌出,流淌在青紫的身上,徐朗这才看清,女子女子的嘴里,空空洞洞,竟然没有舌头!

“鬼啊!”徐朗吓得魂飞天外,连滚带爬地跑回去,屋内刘伯温三人还在谈笑,却见他脸色惨白道:“外面……外面有女鬼!”说完抚住胸口,大口喘气。

赵宏乃是理学大家,见他这模样,呵斥道:“你也是儒家子弟,学圣人之言,不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吗?你且镇静,随老夫出去看看!”

话是这么说,赵老夫子心中也有疑忌,徐朗是名士,不是个胡言乱语之辈,事出必有因,但不管如何,老夫我一身浩然正气,那也不用怕什么。手中却拎起支门的棍子,带头出去,刘伯温,元初,徐朗紧跟其后,徐朗手中有剑,元初拿起了个木凳,浩荡出了门。

出了门,就见迷雾之中,那红衣女子趴在地上,四肢抽搐着向着刘家挣扎爬来,白色的大雾怎么也掩盖不住女子身上仅存的红,只是这幅情景,在这大雾之中,诡异,阴森到了极处,所有人都是倒抽了一口凉气。